• 84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归宿——“两会”代表、委员谈香港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7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特稿

  历史的归宿
——“两会”代表、委员谈香港问题
本报记者傅旭连锦添
历史,记载着这两个日子:
1841年1月26日,英国侵略军在香港岛升起了第一面米字旗;155年后,即1996年1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中国政府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进入具体落实阶段。
这是巧合,但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一部香港沧桑史无言地诉说着历史唯物论铁的逻辑。“九七”日近,香港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代表和委员们思绪万千,心潮激荡。
我们坚信明天
1982年,我国政府正式通知英国:中国政府决定不迟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光阴似箭,倏忽14载。中英两国领导人艰苦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声明的签署,基本法的制定,中英关于香港94/95选举安排问题长达17轮的谈判,预委会、筹委会的成立……我们历经曲折,风雨兼程。如今,世界上原本对结局最持怀疑的人也已明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大局已定,天平的砝码在中国一边,主动权操在北京手中。刘书田代表说,早在12年前,邓小平同志已经揭示了其中的道理。中国兴旺发达,有力量,讲信用,这是我们足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所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天经地义,我们正义在手;国家强大,民心可恃,我们胜券在握。
人们还记得,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朝野一些人喋喋不休地鼓吹着一种论点:“非英国管理,不能维持香港的繁荣。”这类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只能是老殖民主义的阴魂不散。一些代表和委员对此断然批驳。
从英国强占香港到本世纪40年代,香港经济的支撑点,始为世界最大的鸦片走私中心和贩运苦力的贸易中心,继则为中转贸易。尽管香港经济逐渐发展,但地位并不显赫。百余年来,“英国的管理权”并无值得夸耀的本钱。
香港经济是在二战、特别是7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的倍数衡量,香港的这40年,相当于英国的近两个世纪、美国的120多年。且不说“英国的管理权”在此期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单就香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英国本土这一点,“非英莫属”论就已经陷入尴尬的境地。伍淑清委员激动地说,一部香港经济的腾飞史昭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中国因素”始终是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人创造了香港昨天的经济奇迹,中国人也一定能把香港带入更加辉煌的明天。
香港现在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九七”以后,香港能否持续繁荣发展?记者采访了两位来自香港工商、金融界的代表王敏刚、陈纮,他们的见解是: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政治上稳定香港、经济上支持香港的政策始终如一,香港获益匪浅。内地经济直接影响香港的发展,中国经济向上走,就有人来做生意,香港就能稳定繁荣;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必将给香港经济带来持续的巨大活力……
“九七效应”
“九七”在望,围绕着香港正在发生着某种深刻变化,香港地区的代表和委员对此概括成两句话:其一,爱国爱港阵线更加壮大;其二,国际上对“九七”以后的香港前景普遍看好。
十几年前,香港前途问题尚未明朗时,不少港人是茫然的,有的还以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会像英国一样“控制”。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犹如和煦的春风,拂去了港人的心头阴霾。汪明荃代表兴奋地说,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言必信,行必果,港人的精神面貌日新月异。前些年受外界误导外流的人,许多又回来了,终究“月是故乡明”。周南代表说,目前,广大香港同胞对伟大祖国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感情以及爱国热情不断提高。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受到的热烈欢呼,绝大多数香港政府公务员为未来特区政府服务的真诚愿望,对基本法、普通话、中国历史的学习热潮,爱国爱港团体积极宣传香港未来美好前景的活动……香港,回归的春潮在涌动。
当年,彭定康大打“经济牌”,游说国际,手法接二连三,可谓机关算尽。然而,潮流所向,终究谁也阻挡不住。香港经济持续发展,平稳过渡大局已定,外资对“九七”后的香港充满信心。在港的,利润丰厚;离港的,痛悔失着;尚未进入的,竞先“抢滩”,国际经济界对香港未来投下了信任票。
靠中国人共同努力
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我们从不把香港平稳过渡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的工作做得越好,就越主动,就越能经得起今后可能的风浪。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是国际首创,成功与否靠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代表和委员们对香港特区筹委会寄予厚望,相信具有诸多优势的筹委会一定能光大爱国爱港传统,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代表和委员们寄语英方:希望英方在后过渡期的关键阶段,能够在中英联合声明的基础上,真诚地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合作开始,以合作告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