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生活赐予作家激情——读《张家港人》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5-02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生活赐予作家激情
——读《张家港人》漫笔
黄毓璜
长篇报告文学《张家港人》(载《雨花》1995年12期)在其“引子”中,披露了张家港这个小小县级市现在拥有的实力,那是以一些具体数字、以一些“第一”、“唯一”、“国内最大”以及许多名副其实的“超级”、“称豪”、“享誉海内外”为标志的。
只要你明白坐落在江苏最为富庶的姑苏境内的张家港,原先被称做“苏南的苏北”,明白她从两个县的“边角料”合拼成县到撤县建市总共才不过30年历史,你就不会不对这块经济“高光区”中的“亮点”感受几分神奇。
只要你了解张家港的领头人秦振华受命才三年多,了解现时那里“拥有”的一切,差不多也只是毕功于三年多的时间之内,你大体也就不能不对在这块土地上揭开历史一页的人物生发几多神秘感和探究欲。
作家凤章正是挟带了探究的热忱和欲望,四下张家港,马不停蹄地观察,见缝插针地采访,不舍昼夜地感受、思考,写下两大本笔记、录制30多盒磁带、积累20多万字的资料,从而写出这部反响强烈的作品。他把自己的这部作品称做“历史的记录”,是的,张家港人对于自己历史的创造,本身就是崭新的历史诗篇,激越的时代乐章;而且,这一乐章的雄浑基调早为秦氏以“十六字令”制订下了:那就是被人称做秦振华——张家港精神的“团结拚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勇于争先”。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家港人》确实就是一部“记录”,一部精神与物质比翼齐飞、交相辉映的记录。
然而,十六字令毕竟很像一个“口号”,单单作为一个口号——我们历来并不缺乏口号,包括饱含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的口号——原不容易造成感同身受、刻骨铭心的效应。《张家港人》的意义恰恰在于作者凤章并非面对口号,而是在全方位、多层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以艺术的运思和展现,为一个“口号”复原了它跟生活内情血肉相连的系结,复原了它真切的现实形态和鲜活的生命形态。
“复原”的过程因之不只体现为绽放生命、释放魅力的过程,也昭示了作家对生活和时代把握和发现的能力。这种把握和发现一方面沿着“微观”深入:具体展现一个植根于现实的口号如何警策了群体、凝聚了群体、激发了群体,从而转化为一种清醒的自觉,一种昂奋的自强,一种苛严的自律,一种生生不已的动力和一种踔厉风发的创造;另一方面它沿着“宏观”升华,让读者真切地感受一个口号、一种精神跟历史使命、时代呼唤、生活真谛和生命智慧的深度关涉和内在策应。这无疑注定了《张家港人》可观的艺术内蕴和思想张力,使得她不只成为一个地区的经济腾飞史,为走向富裕的人们提供一个蓝本,也作为一个“缩影”,展现为当代中国的变革史和民族精神的奋发史。这样说自然只是指向着作品具备了某种“史”的品格,但这一品格也就很可以成就作品某种超越时空的性质和超越文学本身的意义。
不必说《张家港人》仅仅是作家始料未及的生活赐予,也没有根据论定这部作品的意义完全自觉于作家的创作初衷。但凤章去拥抱这块热土、去追逐这块土地上旋风式的人物,是满怀自己的热恋和激情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凤章本就是一个素朴的激情性的作家。在我看来,激情不是别的,它其实就是包含“美”与“丑”在内的感受强度,包含“是”与“非”在内的认识力度以及包含“爱”与“憎”在内的情感深度。他昔日痛心疾首地写出的《法兮归来》、《路的呼喊》跟如今推出的很可以称为高亢壮歌的《张家港人》,分明都是或者说首先是他饱满的生活激情和洋溢的艺术激情的产物。激情作为艺术的动力应该说本系艺术家显在抑或潜在的普遍品格,只是而今我们阅历了过多的“老僧入定”式的创作心态之后,激情反倒显得难能可贵起来。是否可以说艺术放逐了激情也就放逐了自身,我不想就此做出探讨,我只是想说在我们这个激流勇进的时代,凤章和他的报告文学恰恰可以从这一方面给我们以提示,恰恰提供着艺术反省和生命反思的某种起点和途径。
当然,或许是激情的张扬使凤章难以从容收获“沉淀物”,也许是历史的落差和时代变迁的迅疾使作家难免“目不暇接”乃至“目迷五色”,也许是报告文学的自身要求和历史状况难免助长倚重“捕捉”和“追踪”的惯性,《张家港人》的疏漏和欠缺跟她的成就同样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有理由从更高的层面上要求这一“历史的记录”进一步超越历史的记录,有理由要求她在“思考”和“材料”的关系和位置上做出某些必要的调整,比如,进一步要求从“材料的思考”换位为“思考的材料”就并非没有必要。特别是面对对象的“大框架”、“大规模”、“大发展”,面对一种生长着的“大气魄”和形成中的“大手笔”,有志于大格局、大跨度、大构思的作家,无可规避地要求一个更具高度的方位和视点,对具体的地域和人物做出接通历史内情和人性事实的审视和思考,包括历史、现状和趋势,包括成败、得失和短长,人们说“胜利者是无可指责的”这句话,通常都包含有一点“微词”,正是因为“无可指责”的胜利者,往往也是应该而且需要加以多面的审度和体察的,不只属于生活前进的需要,也分明是艺术境界、艺术真实以及艺术厚度、艺术力度的自身内蕴和题中之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