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阅读
  • 0回复

长征第一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6
第12版(文学作品)
专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长征第一山
宋元昊
每当来到江西瑞金的云石山,我总觉得那“嘀嘀嗒嗒”的军号声正从山头上传来,战马嘶鸣,脚步嚓嚓,伴着迷茫的夜幕降临,飞出沟谷,震荡四野,播向长空;我仿佛看到一张张既熟悉又不熟悉的面孔,穿一身沾满血迹、缀着补丁的衣服,头戴斗笠,脚登草鞋,肩挎米袋、长枪,在当地群众默然无声的涌动中缓缓西行,一颗颗灿亮的红五星从路头闪向路尾,一串串送别的泪洒落在村头的小路上……
这牵魂动魄的一幕,发生于60年前的金秋时节,地点是红色首都——江西瑞金城西的高围区(现更名云石山乡)所在地。这里,石山环抱,峰奇地薄。山上草木难长,花鸟难寻,只见那一座座灰褐色的山石峰峦犹如天然的屏障,护卫着这方贫瘠的红土地。然而,此间有一方小小的山岭,名为云石山,却显得尤其古怪独特。她,高才三十多米,占地不足二十亩。她的东西北三面临田,南面傍山沿路,一溜村舍齐崭崭向东南方伸延。山岭上,有土有草有花有树,蝉鸣声声,鸟雀啁啾;更有山石奇特,洞府幽深,蓊郁的树林中藏一“云山古寺”。
1933年7月,蒋介石悍然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在博古、李德“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瞎指挥下,广昌战役连连受挫,牺牲惨重。次年6月,蒋介石又丧心病狂地出动几十架飞机连番轰炸中共苏区局、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驻地的瑞金沙洲坝、叶坪和县城等地,迫使三总部不得已于7月上旬纷纷向西迁移,扎进高围区这处绵延逶迤、百态千姿的石山丛中,毛泽东也由此走上了云石山古庙。
当年,和毛泽东一起迁上云石山办公居住的还有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又名洛甫)。毛泽东住厢房,张闻天住侧屋,时而你过来谈谈,时而他过去坐坐,进而两人肩并肩地走出寺外,到树荫草丛中漫步长谈:张闻天谈他与博古、李德之间的争论;毛泽东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分析“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与危害,明确地阐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必须走出去的观点和主张……大樟树下的两个青石圆凳,或许至今仍然散发着两位“巨头”久坐后的温热吧!或许还清晰地记得毛泽东外出调查和督察归来,总爱坐下来静心地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或许还听到毛泽东与张闻天兴致浓厚的高谈阔论呢。是呵,他们那种纯洁而高尚的革命情谊融会在一起,两颗矢志革命到底的心凝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着溪畔竹径、山间小路……
1934年10月10日傍晚,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从这里启程了。一阵嘹亮且又凄楚的号声响过,三总部纷纷撤出云石山,撤出红色故都瑞金。博古、李德扬鞭策马,走在队伍前头。毛泽东和张闻天一前一后步下古寺石阶,跟随其后。吴吉清等警卫战士,挑起毛泽东的装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孙子兵法》的书箱子,蹒跚地跟在后面;轿夫们肩扛两顶用竹竿扎成的空轿子,缓步而行。
暮色苍茫中,队伍沿着箭头西指的路标前行。当地的老表们夹道簇拥着,攒动着。老爷爷手提酒壶筛酒、倒茶,向西行的将士们饯别;老奶奶抓起竹篮子里的茶蛋、咸蛋,塞进战士们的衣兜;妇女们将亲手制作的一双双布鞋、草鞋别在战士们的背包上;孩童们挥起稚嫩的小手,迎着习习的秋风频频地摇动,摇动……
毛泽东走了,张闻天走了,中国工农红军走了。他们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从此,他们——向旧世界发出了庄严的宣告,把革命的种子播向五湖四海,长城内外!人民群众夸赞说:“长征胜利的太阳,是从云石山升起的!”云石山呵,你就是长征经历万水千山的第一山!
一个甲子年轮过去,修复后的云石山上毛泽东同志旧居蔚然壮观。正厅两边墙上的大理石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和长征意义的论述耀眼夺目,启迪着后代,昭示着未来。
(作者单位:江西瑞金市人民广播电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