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阅读
  • 0回复

九顶山高羌寨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6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九顶山高羌寨情
王玉芳
在川西北的九顶山麓,有个羌族人民的聚居区——茂县。这里峰峦重叠、溪流交错,岷山山脉由北逶迤而来,最高峰九顶山海拔5000多米,雄峙巍峨。岷江由此蜿蜒而下,挽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代生息在这片沃土上。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继续向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挺进,准备进入岷江流域,途经茂县时遭到国民党川军几万兵力的围堵。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与敌人浴血奋战了50多天,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冲出封锁线,打开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川西北的通道。红四方面军总部进驻茂县城。
时值盛夏,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去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也感受改革的春风。
凤仪镇是座历史悠久的羌寨古城,也是茂县县城所在地。羌、藏、回、汉等民族集居在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淳厚、能歌善舞的文化传统。
在一条宽敞笔直的柏油路上,礼堂、百货大楼、民俗博物馆、羌风歌舞厅矗立罗列,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既有现代装饰的青年男女,也有身着民族服装的羌族姑娘和老人。在城南门,我们看到了红军当年錾刻的口号:“共产党是为回番民族找衣穿找饭吃的政党”、“回民番民都是我们一家人!”等等。
在桥头、在岩壁、在村寨也看到一条条、一幅幅类似的标语,使我们仍能想见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和至今红军革命精神长盛不衰的可喜局面。
悠悠岁月,抹不去60年前那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当地老人还记得:红军入羌寨后,纪律严明,待人和气,尊重回族生活习惯,宁可住在屋檐下,也不住回民家里。帮助羌民砍柴、背水,红军医生邱世权救活了羌民陈之铭生命垂危的儿媳与老伴。那些受反动谣言迷惑躲进深山的羌民,纷纷回到村寨,看到自己家门未破,财产没动,世世代代受尽反动统治者剥削欺凌的穷苦羌民含着眼泪说,“从没见过像红军这样的好军队”。从此认定红军是羌民的子弟兵,是解放穷苦羌民的队伍。在红军的宣传鼓动下,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深入,迅速掀起了土地革命高潮。全县相继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和番(羌)革命政权,组建了羌民游击队、童子军等革命武装。红军拯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羌族人民,羌族百姓也为红军北上作出贡献。红四方面军驻进茂县城后,每天都有许多各族人民为红军背送粮草、弹药以及修路、架桥、当向导。羌族人民全力支持红军。红军走时二莫若乡皮匠为红军缝制了1000多件羊皮褂,西大关和赤不苏群众为红军熬岩盐1000多公斤,全县筹粮150多万公斤。茂县当年仅有3.4万人口就有2000多名羌族儿女跟着红军走了。此后羌族人民想念红军、盼望红军归来,深情地唱道:
羌人心中难过,惦念红军哥哥,
围拢火堆烤着火,放胆唱吧——卡普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太阳高升在东方,
毛主席、徐向前,引导羌民下雪山,
打倒土豪分田地,打开衙门杀赃官;
建立苏维埃,羌人当家掌了权,
脚下有了羌人的地,头上有了羌人的天。
亲人北上时说:一定要回来再见。
哎,熬着吧!总有一日要晴天。
注:《卡普歌》(卡普是羌语,意为“犯法”,指当时唱这种歌是要杀头的)
终于,15年后的1950年,共产党和毛主席派来了亲人解放军,使羌族人民获得翻身解放。这时他们又载歌载舞唱着:
山上泉水清又清,羌族人民翻了身;
吃水不忘共产党,党是羌民大救星。
…………
在县城的一个小院里,我们寻访到羌族老红军刘板先,他告诉我们,他15岁在通南坝参加红军,长征路上负了六次伤,现在老人头部留有弹片,眼睛也看不清了,每月靠国家抚恤金生活。望着老人那一身布衣、布鞋和简朴的生活环境,我忍不住问:
“生活好吗?”
“有共产党领导,七个娃都有工作,生活比以前好多啦!”说完,这位吃过草根树皮的老人,嘴角溢出感慰的微笑。
县里同志介绍说,现在还有20多位茂县籍羌族老红军生活在全国各地。当年红军走后,岷山羌寨陷入了反动派疯狂反扑的白色恐怖之中,敌人将搜到的红军伤员丢进残碉纵火焚烧、坑杀活埋,或丢进岷江……面对敌人的枪口屠刀,羌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红军干部陈仲坤(湖北黄梅县人)因岷江索桥被飞机炸毁没能过江,在羌民帮助下,装作哑巴,躲过敌人盘查。解放后,当了乡长。司号员李朝金因面部受伤与部队失去联系,被吉鱼寨的猎人王世民收做义子。现住茂县三龙的留落女红军刘可英,因病掉队,得到汉族老人救助得以生存。
听说南庄村有位留落的女红军张素珍,我们便爬上了半山坡,叩响了小院门。张素珍的女儿告诉我们,老人到镇上卖菜去了,现在生活好,身体也好,已儿孙满堂啦!环顾老人的家,石砌的大房子里有电视,有衣柜,地上堆着土豆,摊着花椒,灶台上摆着白米饭,圈里养着大肥猪。夕辉映着这农家小院,显得温馨祥和。
走到村口时,迎面停着一辆大卡车,几位身穿蓝长袍,裹着白头帕的老人和穿制服的小伙正忙着装车,地上一筐筐鲜红的李子堆得像小山,即将运往城里去卖。
如今羌族人民的生活是日新月异,再不是60年前那“三块石头,一口锅”了。陪着我们的羌族小伙边说边指给我看,顺山坡望去,那栋栋羌民新居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一条条机耕道和灌溉渠,穿过田野,伸向远方……
县委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羌族人民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是天翻地覆了。解放前茂县基本没有工业,现在是钢铁、制革、水泥、纺织等厂矿陆续崛起。羌族人民从山间走进工厂,走进学校,走上领导岗位。谈及未来发展,羌族县委书记王体仁充满自信地说,这些年得益于党的开放政策,全县十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于开拓,生活已基本摆脱贫困。现在茂县电视覆盖率已达90%,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这两年茂县又被列入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重点县、全国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和“长防林工程”首批重点县,以及四川省川西城市秋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县。目前正在搞总装机5万千瓦的茂黑水磨电站,还要引进资金开发永磁材料,利用县境内水电利资源,发展白水一级、三级电站……
我听着他的讲述,远眺岷江,红军当年走过的索桥旁,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映衬着夕阳,恰似长虹伏波。红军当年战斗过的荒山野坡中,红艳艳的花椒树已被落日的余辉点染得一片金红,在我的眼前仿佛幻化成一颗颗闪闪的红五星,缀满了这片光荣的土地。(附图片)
(图为羌族传统婚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