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水上第一戏长江万里行——四川人艺话剧《船过三峡》长江巡演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1-24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水上第一戏长江万里行
——四川人艺话剧《船过三峡》长江巡演侧记
晓苏
长江,生命之江。三峡,生命之峡。世世代代的船员们在这江里这峡里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故事……
话剧《船过三峡》通过几代船员的悲欢离合,讲述了一个有关长江有关三峡有关船员的故事。
1996年9月27日,中秋之夜。四川人艺响应中央八部委文化下乡的号召,让《船过三峡》剧组带着四川省委省府领导的关怀,带着四川省文化厅、交通厅的重托,在长江上的“长河”客轮上拉开了为期27天的长江巡回慰问船员演出的帷幕,将这个船员的故事献给了船员们。船员们为剧中人的故事也为他们自身的故事激动不已,流着泪说,第一次在船上过如此有意义的中秋节。几位南京的旅客拉着编剧李亭的手说:“太好了,我们能在船上过这样一个特别的中秋节,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作风被你们发扬光大了。”
长江之行,对剧组每一个成员来说,确实是一次道德与艺德的检验和锤炼。剧组每天在江上来回奔波几百公里,演完一条船马上在江中与另一条船会船过档(船员术语,即换船),仅深夜12点多在江中过档次数就达10余次,最多一天之内在江中过档三次,上了三条船。全天装船、卸船、装台、拆台的次数创了剧院演出史上的最高纪录。
10月份,正值旅游高峰季节,各船经常满员超舱。“为旅客服务”是船上的宗旨。为此,剧组的晚餐经常等到九十点钟,演出时间也顺延到十点、十一点。剧组住过甲板最底层的四等舱、水手舱,在舞厅打过地铺。每每这种时候,年轻同志让老同志,男同志让女同志。此行演出,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作出了出色的表率,年轻同志也当仁不让,充分显示了剧院的演艺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向上的实力。
剧组的全体同志付出超负荷的艰苦劳动,保证了演出的顺利进行。在27天的演出中,80%的同志因过分劳累患了重感冒、腹泻等各种疾病,但同时也得到了船员们真诚的感情回报。在“泮溪皇宫”轮和“东方皇宫”轮上,为保证剧组的休息,船员们让出自己的舱位,而自己则在甲板通道上坐了一夜。“中华”轮船长邓厚连看完戏后激动不已,与主创人员畅谈通宵。“东方之星”轮船长木军与剧组结下了真诚的友谊,分手之时,挥泪告别。“大庆”轮船长向用智看完演出后用手机给剧院院长席旦通话,感谢剧院为船员送来了一台好戏。告别的联欢会上,向船长一曲含泪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打动了在场的全体船员和剧组成员。船员们说,送戏上船,开创了航运史上的先河。
此行长江巡演,剧组跨越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总行程1万多公里。其间两进南京、四进九江、八进汉口,为五家轮船公司及17条客轮演出了32场,赢得了船员们这样的赞誉:“《船过三峡》千行泪,献身长江不了情”,“与船员同悲同喜,与三峡同歌同舞”,“千年修得同船渡,同船同心过三峡”。
《船过三峡》剧组长江巡回演出的成功证明,艺术创作必须坚持文艺发展的“二为”方向。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这块土壤,一旦脚踏实地走进人民中去,就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三峡,人间独有的美景,千百年被人们无数次地传颂着。而当你希望自己能够亲自沐浴她的辉煌与壮丽时,你必须同船员一起乘风破浪,历经这长江中最危急的险滩。
生命,同样如此!有关生命的艺术创作,更是如此!这就是《船过三峡》主创人员在穿越三峡之后的人生感悟。
重庆市副市长甘宇平同志称《船过三峡》为“水上第一戏”。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同志为剧组写下这样的题词:“扬艺术之帆过三峡,驾生命之船走长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