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阅读
  • 0回复

全国人民怀着无比沉痛心情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生平事迹决心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人民怀着无比沉痛心情
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生平事迹
决心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今天,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认真学习《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深切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纷纷表示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把小平同志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从农村到城市,人们抚今追昔,感念小平同志为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强国富民之路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与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名字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摆脱贫困、迈向温饱和小康的广大农民,感念小平同志对农民兄弟的一片深情,缅怀邓小平同志推动农村改革的伟大功绩,许多人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在“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家家都挂着小平同志像。淳朴的农民胸佩白花,向小平同志像献上碧绿的松枝,用传统方式表达他们深沉的哀思。严国品是当年首倡“大包干”的18个农民之一,他从广播里听到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后,禁不住潸然泪下,哽咽着说:“要是没有小平同志的支持,不光搞不成‘大包干’,我们十几个人说不定还在蹲班房呢。现在日子好了,俺去年一家就收了粮食1.5万公斤,抵得上‘大包干’前全村的收获,可小平同志却……”在小岗村村部低垂的国旗前,原村支书、当年冒险实行“大包干”的带头人严俊昌,眼圈红红地对几个年轻人说:“是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小岗村和全国人民一起脱了贫、致了富,小平同志要是能亲眼看一看今日的小岗村该多好啊!小平同志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永远怀念他。”
江苏江阴市华西村的村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自发地到村口降了半旗。村民们说,华西能有繁荣、幸福的今天,全靠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好政策。邓小平的旗帜将代代相传。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党支部书记仉振亮心情悲痛地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农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窦店就是在实践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后一步步走向富裕的。
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传到大别山区,传到小平同志曾在此主持过军事会议的金寨县,南溪镇的曾宪之老人含着眼泪说,金寨以前“山是荒的,水是浑的,田是瘦的,人是穷的”,现在已是乡乡通程控电话,村村通公路,家家用上了电灯。饮水思源,金寨现在流传着“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全靠邓小平”这句话。60万金寨人民决心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尽早实现小平同志生前让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遗愿。
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的改革及时地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干部和职工们又一次观看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又一遍重温小平同志对宝钢的重要指示和题词。集团公司董事长黎明说:作为一个特大型项目,宝钢的建设是否必要、决策是否正确,一度众说纷纭。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小平同志说“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现在,事实已越来越证明他的英明论断。“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必须要有钢铁工业的现代化。”回顾小平同志的嘱托,宝钢人深感任重而道远,宝钢职工化悲痛为力量,夜以继日地坚守在生产岗位上,决心以第一流的成绩告慰他老人家。
大庆油田职工在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追忆起小平同志三次来大庆视察时的情景,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在闻名全国的1205、1202钻井队,党员干部们获悉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后,立即取消假期,提前归队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205钻井队队长葛志宪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多打井、打好井,作为石油工人对小平同志最深切的纪念!”1202钻井队党支部书记陈宏说:“得知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后,我们全队干部职工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尤其感到遗憾的是,小平同志没有来得及亲眼看一看他当年提出建设一个美丽油田的指示,如今正在松嫩平原上变为现实!”
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为我国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现在,全国各地正在走向富裕的城乡人民,无不深切地缅怀小平同志。天津和平区新兴街老大娘宋玉朴说,我活了70岁,后20年的生活最好,吃、穿、用样样不愁。这都归功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要让我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邓小平。
打开国门,兴办特区,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引导我们走向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兴办经济特区,是小平同志的首创。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比今昔,深情赞颂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认为小平同志的这些历史性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国务院特区办原副主任张戈和特区司司长黄泰和谈到,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推动了特区建设的健康发展。特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都离不开小平同志。没有小平思想,就没有特区的今天。
深圳先科企业集团厂房里,巨幅横标“敬爱的小平同志永远活在先科人心中”道出了员工们对一代伟人的哀思。他们表示,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为深圳的二次创业做出更大贡献。
小平同志对上海浦东的建设倾注了许多心血。现在,一座高水准的浦东新城已展现在世人面前。面对惊人的变化,新区干部群众深切地缅怀邓小平同志,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遵照小平同志“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的指示,不怕困难,扎实工作,把浦东开发开放的事业搞得更好。
邓小平同志1986年8月21日亲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视察。当时开发区建立才一年多。十年多过去了,天津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基地。顶益公司董事长、台商赵慧敬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使我们台商有了报效祖国和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机遇。他的不幸逝世,我们台湾同胞同祖国大陆亲人一样感到万分悲痛。
海南人民格外缅怀邓小平同志对海南特区的深切关怀。洋浦管理局局长江上舟介绍说,1989年4月,小平同志对海南提出的引进外资成片开发洋浦问题所作的批示,直接促成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诞生。江上舟表示,洋浦人悼念小平同志的最好行动就是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决不辜负他老人家生前对洋浦的殷切期望,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更大的特区”。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厦门特区各界群众,在邓小平当年视察时留下足迹的地方寄托哀思。厦门特区湖里区委领导聚集在邓小平13年前视察时题词的一个会议室,重看《邓小平》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缅怀邓小平对特区的关怀。他们表示,厦门人民子孙万代永远铭记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把特区办得更好些。
今天一早,乌鲁木齐雪花飘飘,仿佛朵朵白花,寄托着边城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怀念。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深情地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后,国家制定了沿边开放战略,极大地促进了新疆对外开放的发展,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迅速崛起的对外开放前沿。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吴仪说,在举国悼念小平同志的时刻,我又一次拿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看着十分熟悉的、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回想我国对外经贸事业十几年来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心中无限感慨。
倡导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给我国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提起小平同志倡导的科教兴国,奋发之情溢于言表。
中科院院士白春礼说,小平同志对中国走上科技兴国之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1979年11月1日纪念中国科学院建院30周年茶话会上提出的“当好大家的后勤部长”的讲话,至今使我们记忆犹新。
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情不自禁地频频回忆小平同志为实验室奠基时的那一幕。大家始终不忘邓小平同志的教诲和嘱咐:“要使我国高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的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科学家,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说:“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要跟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我国应制订相应的高技术发展计划。”这封信迅速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小平同志说:“此事不可拖延,请速办”。正是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使我国具有重大意义的高科技发展“863”计划应运而生。这四位院士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沿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道路走,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妻子由昆听到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后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她深情地回忆说:“小平同志曾多次亲自过问陈景润的生活,帮助我们解决住房困难,甚至关心景润的看病问题。这些往事我永远都难以忘记。”
20日上午,国家海洋局通过传真电报,向远在南极大陆工作的第1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通报了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消息传到,参加南极考察的140多位南极考察队员和“雪龙”号考察船员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忘不了小平同志对南极考察事业的关心和指导,忘不了1984年小平同志在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远征南极时亲笔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小平同志多次提出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忘不了小平同志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1984年10月1日,在参加庆祝建国35周年的游行时,北京大学的同学们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13年后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一代伟人的离去,使今日北大人深深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连夜布置了小平同志生平大型图片展,吸引了许多师生前来观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