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华侨大学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2
第12版(副刊)
专栏:

  华侨大学散记
卞毓方
泉州,只是一个中等城市。论名气,省内,她赶不上福州和厦门,在左邻右舍,也只是勉强可与温州、宁波、汕头、潮州相比。但是,你还千万莫小看她。早在唐代,这里就曾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发展至宋元,她的国际交往、交流的地位,曾使同为东方大港的扬州、宁波、广州黯然失色;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泉州又再度崛起,她的经济实力,已领先八闽,啸傲东南。
由于地理的和历史的因素,泉州形成我国著名的侨乡。她全境的人口,约为600多万,而她留在海外的侨胞及乡人,则高达八九百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国家在1960年创建华侨大学时,就把校址定在了泉州。
华侨大学的首任校长是廖承志,继任是叶飞。可见国家对之是多么重视。对于华大的办学方针和具体措施,中央、国务院曾经专门颁发文件加以指导。这在高校中是不多见的。
华大的现任校长庄善裕教授,泉州本土人士,出生于华侨世家。他的父亲庄烜笙先生,1910年17岁时,就远赴菲律宾,参与创办华侨中西学校。数十年春风桃李,在菲华社会具有极高的人望。庄善裕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以及母亲,也在解放前相继跨出国门。现在,全家遍居中、英、美、菲、澳等国及香港,人称“小联合国”。
庄善裕出生于1936年,是家中唯一留守在国内的。他早年在上海学习法律,获硕士学衔,并且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律师之一,现今还保留有当年的上岗证。后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去了东北。1978年调入华大,曾任法律系主任、副校长等职。这之前和之后,他都有许多理由许多机会出国,但他没有走。他说:“一是出于良心。党和人民培养了我这么多年,不能一走了之。二是着眼于大局。一个家庭,分散在世界各地,总得有一个中心。我觉得这个中心应该放在故土。有我在,海外的亲属就会时常回祖国看看,加深了解,并进而想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庄善裕办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天,从眼一睁到深夜,他都扑在工作上。举例说,南方天热,中午休息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他却用来抓紧处理公事。抓紧也就罢了,他却忙得不仅不回家,就连食堂都不去,只吃方便面。为此,他在管理有方、收获甚丰的前提下,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不得不到医院做手术。但他至今不悔。
经过几任校长的努力,华大在海外侨胞中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有眼光的家庭,都积极把子女送来就读。庄校长的老母就是一个典型。当年,当她得知善裕的长子,也就是她老人家的孙子即将高中毕业,特地从菲律宾打来电报,指示第一志愿一定要报华大,第二志愿才可报厦大及其他重点大学。这一电报,曾在华大传为美谈。
我曾在华大的海外学生中开过一个座谈会。说到庄校长,普遍的印象,就是一个大好人。怎么好?见过一面,就能说出你的名字;学问渊博却又没有架子;有专车不坐,骑自行车,挤班车;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开学时,主动帮新生提行李,不认识的,还以为他是一个工人;等等。有同学甚至动情地说:“希望将来我的小孩到异国他乡,也能遇到像他这样的一位校长。”
华大的办学目标主要是着眼海外。几十年来,已经为我国的统一战线和国家统一,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广大侨胞对华大的回报也是十分积极的。全校158栋建筑,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侨胞捐赠。如侨总图书馆、杨思椿科学馆、李克砌办公大楼、菲华教学大楼、敬萱教学大楼、陈嘉庚纪念堂,等等。
采访期间,适逢有一个陈氏侨胞旅行团来校。庄校长告诉我,华大那堂皇气派的校门,就是这位陈先生出资兴建的。建成后,陈先生觉得还不满意,又斥资增添了两尊石麒麟,以此来表达海外游子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美好祝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