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阅读
  • 0回复

总政话剧团:三年获大奖七十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6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为军旗添彩为祖国增辉
改革开放以来,拥有光荣传统的军旅文艺团体,更加活跃在祖国文艺舞台上。她们扎根部队生活,创演时代力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之际,本版特介绍五个知名部队专业艺术团体的近况,以飨读者。——编者
  总政话剧团:
三年获大奖七十个
平仄
军事题材话剧始终追踪时代的脚步,一直以她独特的品格活跃于我国戏剧艺术舞台,载入戏剧史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之际,享誉军内外的总政话剧团也以精品迭出、硕果累累的精神风貌迎来了它建团四十五周年纪念的日子。
近年来,总政话剧团在军旅戏剧的道路上,以饱满的热情和使命感,努力创造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他们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探索军旅话剧的新境界,在四十多年来铸就的剧团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既注重历史题材的恢宏大气,又突出了贴近现实部队生活的细腻韵味,表现了向精品奋力冲刺的可喜态势。三年多来,他们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冰山情》、《李大钊》、《最危险的时候》、《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小品《纠察》、《全都忙》、《二营长家属》、《军官女儿兵爸爸》;电视剧《两个姑娘两个兵》、《坐标》;专题片《中华之门》等在军内外备受赞誉,集体和个人五十人次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飞天奖”、“梅花奖”等国家大奖七十余个,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作为军队的最高戏剧团体,他们在实践中自觉要求自己,时刻不忘责任和使命,高举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军队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他们抓精品,排好戏,拓宽培养人才的渠道,造就了一支军内外有影响的军旅戏剧家队伍。从而使剧团走上“以精品出人才,以人才推精品”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创作方面把住选题质量关,排演主创人员班子关,党委审查关。每年为推出优秀话剧、小品、电视剧三方面形成梯次配套、专业与业余结合的创作人员队伍。1996年4月1日经总政领导批准成立的“总政小品喜剧艺术团”便是以演员为主的创作队伍,演员自编自导自演,一年来已经创作演出了二十多个小品,大多数均获奖。于是,小品和大戏,齐头并进,相映生辉,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边防哨所,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目前,话剧团拥有一批著名的编剧、导演、舞台美术设计和演员,他们对军队文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近年来话剧团又培养了自己的学员队伍,一批新秀崭露头角,尤其在话剧《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中,全剧是由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四岁的青年学员挑重担,使得全剧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柔美的韵致,该剧成功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与“曹禺戏剧文学奖”等五项大奖。
求精,求新,求真,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兵味、兵趣的深入把握不是仅靠演技来体现的。总政话剧团始终坚持创作人员、专业人员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制度。作家们去边防,上西藏高原,到野战军建立生活基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不仅在士兵中捕捉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更加找寻到了与士兵血脉相连的东西。话剧《摸天》剧组赴新疆塔里木沙漠体验生活,让演员经受了生死、饥饿、苦累的考验。今年,为排演新剧目《男人兵阵》,他们又赴某集团军基层连队,和士兵一道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在火热的生活中为艺术创作学兵、演兵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年来,总政话剧团发扬老传统,十几次组织话剧《冰山情》、《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和小品艺术团深入到西藏、广东、云南、新疆、内蒙古、胶东半岛等十多个省市的边疆海防部队慰问演出,演出二百六十余场次,观众达三十万人次,受到部队官兵们空前热烈的欢迎。
目前,他们正在为纪念建军七十周年和话剧传入中国九十周年而努力工作,力争为百花满园的文艺舞台再添新葩。(附图片)
话剧《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