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阅读
  • 0回复

江西:不动声色发展“三高”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10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江西:不动声色发展“三高”农业
编者点评
感谢这位记者,用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了一幅江西农业新景象的图画。透过这个省发展“三高”农业后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我们清楚地看到一点:在党中央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得到落实之后,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就在于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在这个问题上,谁认识早谁就主动,谁认识晚谁就被动。江西省的条件并不算好,但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认识早、抓得早,当有些地方热衷于搞这个热、那个热的时候,他们外不慕纷华、内耐得寂寞,不声不响地咬住“基础”不放松,终于以十年之功见了大效。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抓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不是就科技抓科技,仅仅依靠有限的农科人员,而是把着力点放在普遍提高农民素质上,造就出了几十万之众的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这就使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战略落实到了最广阔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学习借鉴江西发展农业的经验,就应把功夫下在这些根本点上。
本报南昌7月9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走进农业大省江西,人们都对展现在这块红土地上山清水秀、五谷丰登、农民富足的农业新景象赞叹不已。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西的经济大厦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铸就了江西农业稳定发展、长盛不衰的瑰丽与辉煌。
作为农业大省,江西始终把农业作为顾全大局、多作贡献的大业来抓。江西是全国粮食调出省之一,80年代末,江西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农业进行了认真而有效的探索,提出了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速农村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实践表明,发展“三高”农业,回报丰厚。1996年,江西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仍达到1766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作物连年丰收,结束了江西食油调入省的历史。棉花生产排位不断前移,去年产量达到12.3万吨。水产品连续数年创高产。生猪生产突破2400万头,调出上千万头。稻谷、油茶、柑桔、茶叶等12种主要农产品均列全国前10名。大米出口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53%,跃居全国第二。省农业部门发出的信息是,今年江西农业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江西发展“三高”农业,始终把着力点和依托点定位在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上。10多年农业的发展历史昭示,农民素质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为“三高”农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数十万农民在农科领域大显身手,获得了农业专业培训“绿色证书”,掌握了1项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进步在江西“三高”农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优良种苗、种畜的生产、繁殖、供种专业化上,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国际化,优质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鹅鸭工程”、“果业工程”、“蚕桑工程”等农业工程化生产更是规模宏大、效益显著。
江西通过发展“三高”农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普遍存在农民组织化生产程度不高、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等难题,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成功有益的经验。江西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作用,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赣南的水果,赣东南的鳗鱼,鹰潭、奉新的优质稻米,瑞昌的高山辣椒……一批批地里长、水中游、山上产的优质种养产品,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专业户带农户”、“市场带农户”等形式推向广阔的市场,为各地县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经济增速提供了充分而可靠的保证。
江西发展“三高”农业带来的一个显著成效是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民的增收能力。江西领导层深切感到,农业“高产”如果不与“高质”紧密相关,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些年来,他们针对低质早米、柑桔、水产和树木等卖难销难的品种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和普及高产高质高效产品,使江西农业商品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去年的64.2%,而江西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7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