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阅读
  • 0回复

古城新景观——西安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9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古城新景观
——西安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俊璞刘书云本报记者王霞光
古城西安如今又增添了一道新景观:大雁塔下、古城墙边、公园、广场、楼群之间,300多个晨练点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参加体育活动。
西安市群众体育有良好的传统,近两年更是得到蓬勃发展。西安市民越来越注重体育锻炼,目前全市体育人口已达278万,占总人口的47%。这在我国大城市中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个市87%的学校推行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评为“全国百万职工冬季长跑活动先进城市”。
拓展群体的空间
西安市群众体育活动是怎样热起来的?据市体委副主任雷田等介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宣传、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市体委付出了很大努力,作了多种有益的尝试。
让古城墙为全民健身“服务”。1995年12月18日,陕西省和西安市联合在古城墙上举行“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启动仪式获得圆满成功。市体委从中得到启示:古城墙是西安的骄傲,也可作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乃至进行国际体育交流的理想场所。此后,他们每年都利用古城墙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引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马拉松爱好者,也唤起更多西安市民关心、参与健身活动。
当然,仅仅一道古城墙无法承受西安市群众体育的重负,因此,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西安市体委较早地制定了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规定,各级体育部门从自身做起,把所属场馆“有偿、低偿、无偿”向群众开放,此举带动了全市辖区内的其它部门和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据统计,仅去年一年,西安市体育场一家就接待群体活动达100万人次以上。
群众体育大家办
竞争出动力。西安市体委运用竞争、激励机制,组织一年一次的区县群体工作评定和四年一次的区县体育工作评比。根据国家体委要求和每年的群体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按积分多少排出名次,进行奖励,使群体工作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记者翻阅了1995年西安市区县群体工作评比条件(内容及分值),共分11个大项,涉及40多个小项,群体的方方面面尽在其中,非常具体。像这种做法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并不多见,应当说颇有独到之处。评定和评比不断地激发各区县争创先进的热情,也使全市群众体育空前活跃。目前全市已有全国和省级体育先进县各一个,并涌现出3个全国、10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去年又评选出50个市级体育先进乡镇和82名农村体育先进个人。
依托社会力量大。市体委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调动起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体育的积极性,不仅成功地举办了各类运动会和体育比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使体育社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西安市申办城运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此举大大增强了当地群众的体育意识,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开展。申办城运会带来的冲击波后来竟然引出高陵县、阎良区人民政府申办市农运会的新鲜事,从而为该市竞赛体制改革增添了新的内容。
今年春天,西安市体委还与西安体院签订了联办共建协议书,第一条就是关于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方面的合作,规定从今年开始市体委与西安体院用4年的时间,对西安市体育行政部门、行业体协从事体育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每年为西安市举办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各一期。同时,利用国家体委确定西安市为成年人体质监测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合作开展体质监测活动,逐步建立西安市全民体质监测体系。这些举措无疑为西安市群众体育增添了发展的后劲。
全民健身靠引导
西安市还把一些有特色、受到群众喜爱的活动坚持下来,形成传统,并纳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其中有群众性的元旦越野赛、农村春节体育活动、“冬练百日、长跑百里”等。这些活动参与面广,影响大,对全民健身起到了推动作用。
全民健身活动需要引导。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人们体育意识的普遍增强,体育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及医疗体育不断发展。西安市体委根据群众体育发展的需要,举办合家欢和全家乐长跑等比赛,评选“模范体育家庭”,使全民健身不断深入社区、村镇、院落、家庭。为了使群众体育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西安市体委还制定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路,成立体育市场管理委员会,加强对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和体育要素的开发与管理。引导群众进行健康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发展体育产业,以此拓宽群众体育的空间。
在丝绸之路的起跑线上,西安市的群众体育已经迈开了大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