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阅读
  • 0回复

厦门:加快开放求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30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厦门:加快开放求发展
编者点评
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发展两岸经济贸易,有地理上的优势。不少台湾同胞的祖籍在厦门、福建,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又有血缘上的优势。这两个优势利用好了,再加上政策方面的优惠,就使厦门在扩大与香港和澳门、台湾经贸合作、引进高新技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壮大经济实力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厦门的实践生动地证明,开放则兴,对外开放是我们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厦门经济特区凭着特有的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定能求得更大的发展。
本报厦门8月29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厦门市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昔日海防小岛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经济运行质量渐佳的经济特区。近几年来,厦门市利用外资合同金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同级城市中居第三位。去年以来直接利用外资形势看好,实际利用外资居经济特区首位。厦门市委、市政府加快开放的基本经验是:加强与港台合作,大力引进高新技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乘改革开放之势,搭经济合作之桥,又凭着特有的地缘、血缘等优势,着力扩大与香港和澳门、台湾的经贸合作,继而走向世界,这是厦门抓住开放机遇的主要着力点。
今年上半年台胞进出厦门口岸12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5%。开放至今出入台胞已达184万人次,厦门已成为台胞进出祖国大陆的重要口岸。
厦门与台湾仅一海之隔。设立经济特区后,厦门人利用香港这个中介地,积极开展对台经贸合作,积极吸引台资,发展两岸经济。近些年来,厦门对利用台资项目,优先审批、优先融资、优先验放、优先办证。
目前,全市累计台商投资项目1426项,引进台资31.8亿美元,实际到资29亿美元;1979年两岸经香港开始间接贸易,到1996年,厦门口岸对台贸易额累计62.04亿美元,台资企业产值已占厦门市工业产值40%,厦门已成为台资投资祖国大陆最集中、效益最佳的地区。
加速航空、邮电、金融、信息港建设,使厦门得益于与香港和澳门、台湾开放合作的同时,把对外开放范围延伸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扩大到欧洲及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83年10月,厦门重建高崎国际航空港,组建全国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厦航”,14年来运送乘客数千万人次。邮电通信连接世界各地,信息进入国际互联网。金融环境也因扩大开放得到改善。除国内银行一应俱全外,还有中外合资银行1家、外资银行1家、15家外资银行分行和办事处,今年泰国盘谷银行又获准在厦门开设分行。目前外汇存款余额、外汇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业务比重的14%和45%。
优良的投资环境,加上以新思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和合理产业布局,吸引了一大批国外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厦门。近几年,一批航空维修、机械、电气、标准货柜、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大企业,纷纷在厦门增资扩产。投资厦门航空城的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4年前一期工程投资6300万美元,去年3月至今18个月维修32架波音客机,今年7月底又投资5050万美元开始二期工程。日前波音集团入股1100万美元,为飞机维修和改装服务。开放引进的这些现代企业和高新技术,使厦门人从身旁学到了先进管理,促进了特区建设和经济繁荣。
与改革开放初期和特区建设前夕相比,现在的厦门已摆脱徘徊落后局面,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运行质量开始步入经济特区前列:一个1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去年国内生产总值308.4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66.45亿美元,财政收入42.08亿元,分别比1981年增加14.2倍、42倍、20.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981年的600元增长到2.5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23%和22%。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实力壮大,投资环境优良,人才荟萃,成为外资企业拉动型的经济特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