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阅读
  • 0回复

崭新的文学景象可贵的创作成就——党的十四大以来文学发展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1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崭新的文学景象可贵的创作成就
——党的十四大以来文学发展综述
闻艺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处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面对这样一个奋发有为、激动人心的伟大时代,我们的广大作家自觉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文学创作而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老一代文艺家焕发了创作青春,中青年文艺人才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支强大且深具创作潜力的文艺创作队伍;文学创作从风格、流派之多样到体裁、题材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文学作品从创作数量到创作质量也都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家们的创造性劳动在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党对文艺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广大作家响应党的号召,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必然结果。辉煌的文学成就的取得深刻地昭示了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正确性,昭示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它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学事业的卓有成效的领导和亲切关怀,是文学保持奋发努力、探索发展、健康向上、繁荣活跃的好势头的有力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和文学团体对文学事业的关心与投入,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党的正确领导与重视是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走向繁荣的根本保证。
党中央对文学的正确领导,首先解决的是作家们的理论认识问题。党的十四大以后的五年来,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党在引导广大作家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广大作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学的使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通过理论学习,作家们相互探求,在民族全面振兴时期,文学如何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创造活动之中;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文学如何为树立共同理想、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文学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多出优秀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样的思考与探求中,广大作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创作思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党在思想理论认识上的有力引导,为我国文学在近五年来步入一个新阶段,跃升到一个新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我国文艺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早在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处在人民自觉地创造自己新生活的伟大社会主义时代,更应该出现伟大的作家、艺术家,更应该创造出与这一伟大时代相称的精神产品。”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这一系列指示为广大作家指明了创作方向。1994年,江泽民同志又特别提出要繁荣长篇小说、儿童文艺和影视文艺,推动这“三大件”的创作跃上了新的台阶。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文艺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作家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996年底,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科学地深刻地阐述了文艺战线的形势,明确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荣历史使命、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成为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成为新形势下党领导文艺的纲领。今年年初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为繁荣文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见,使党对文艺的领导更加坚实、系统和有力。
正是因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事业的重视与关怀,使得各级党委、政府统一了认识,热情关心文学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文学事业的投入,同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中国作协、各地作协积极工作,制订措施,且卓有成效。近两年,上海、广东、湖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个省、市、自治区兴建了六个全国文学创作中心;为支持创作中心的建设,各地党委、政府共投入建设资金两亿余元,扶植创作基金千余万元,给广大作家以极大鼓舞。很多省、市、自治区为作家走向改革开放第一线创造条件,或挂职兼职,或扎根基层,或专题采访,使作家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开拓了视野,充实了自己。据统计,中国作协和六个创作中心已建立了二十三个生活创作基地,山东、上海、山西、内蒙古等地已安排百余位作家深入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帮助作家完成创作选题,中国作协和各创作中心从深入生活、组稿、创作、讨论、修改、出版、发行、评论、宣传等各个环节,努力为作家服务,为出优秀作品创造条件。在硬件建设上,中国作协办公大楼和“中国作家活动中心”两位一体的大厦已投入使用,作家们走进了自己的新“家”。建筑面积二点四万平方米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下,已破土动工。各级作协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也改善了办公条件和创作条件。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作家的创作热情,使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因而,一些作家深有感慨地说,党和各级政府对文艺都十分重视,宽松的政治氛围和创作选择,有利的创作条件,为作家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再加上我们正处在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蹄加力,实现创作上的自我超越,拿出好的作品,奉献和回报人民与时代。基于这样的认识,广大作家创作自觉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们深入生活,把握大局,磨练功底,投身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文坛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繁荣景象。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取得了健康向上、繁荣活跃的喜人成就,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拓展了一片新的天地,使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广大作家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努力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文学艺术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类文学创作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成就令人瞩目。
长篇小说作为文学创作中的“拳头产品”,近年来的创作空前活跃。1992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数量达三百七十三部,几乎与“文革”前十七年共出版三百七十七部的数量相当;1993年出版了四百零六部,1994年出版了三百九十六部,1995年出版了七百二十四部,1996年又有八百五十部之多。数量的增长出人意料,而作品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高。1992年全国长篇小说再版数是二十七部,而1996年已达到二百七十七部。同时,我们高兴地看到,一批长篇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如《苍天在上》、《人间正道》、《车间主任》、《南方有嘉木》、《兵谣》、《美丽人生》、《花季·雨季》、《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我要做好孩子》、《战争启示录》、《我是太阳》、《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等等。这些作品基本特点是面向时代,面向生活,热情讴歌人民为创造自己新生活的奋斗历程,努力塑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雄形象和新的人物,在艺术上有所创新。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较为繁荣,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思想容量和较高艺术水准的长篇作品,成为整个长篇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中短篇小说近几年创作实绩显著。从数量上看,每年问世的中篇小说达千余部,短篇小说上万篇。近两年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中篇小说有十余部,短篇小说十余篇。如刘醒龙的《分享艰难》、谈歌的《大厂》、何申的《年前年后》、关仁山的《大雪无乡》等。这些作品无论在对现实生活的开掘,还是在主题的深化和艺术探索方面,都有所突破,缓解了多年来中短篇小说徘徊不前,无力突破的困顿。
儿童文学在党中央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二十九家专业出版社、三千多种少儿报刊每年推出长篇小说约四十余种,中短篇小说集五十余部,童话及其他门类作品集一百余种。近两年来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作品近九十部。诸如前面提到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我要做个好孩子》以及辽宁推出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安徽组织出版的《青春风景丛书》、青海组织出版的《雪山老人童话故事丛书》和《白唇鹿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等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报告文学创作每年发表约三百部,近两年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近二十部。长篇报告文学《张家港人》、《高原雪魂——孔繁森》、《大国长剑》、《世纪预言》堪称力作,其他如《中国有个雅戈尔》、《走进塔里木》、《大京九纪实》、《黄河落天走山西》、《世界沙漠第一路》、《中国院士》、《忧患八千万》、《生命甘泉的追寻者》、《东部热土》、《你是一座桥》等作品大都热情讴歌艰苦奋战在第一线的改革者、建设者,全面报告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反映了报告文学作家对日新月异的时代的积极呼应。
诗歌创作每年约有近四万首发表,近两千种诗集出版。近两年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有近二十集(首)。如罗高林的《邓小平》、李瑛的《一个星座、一座城市和一个民族的盛大节日》、商泽军和耿立的《一九九七——等你百年》、苏叔阳的《世纪之歌》、王怀让的《中国人,不跪的人》等。这些作品主题深刻,气势恢宏,格调高昂,激情饱满,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气,带来了新的气象。
近年来在作家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的作家队伍经受了各种考验与锻炼,不断发展,空前壮大。现在中国作协会员已由四次作代会时的二千五百二十五人,增加到五千二百人;加上各地作协的会员,人数已达三万余人。以鲁迅文学院为基地,建立文学人才培训体系,到目前,鲁迅文学院已培训人才近万名,其中不乏崭露头角的创作新秀,为作家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下,文学队伍团结日益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为促进民族大团结作出了新的贡献。全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作家,总人数已逾三千人,形成了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在连续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中,累计有五十二个少数民族作家四百八十三人次获奖。这些作品以各民族独有的审美风格,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各民族地区取得的伟大成就,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新生活,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文学发展的可喜成就,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命运、同兴旺、同发展的,因而,它的成就与业绩也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联系在一起的,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联系在一起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激励着广大作家,成为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深刻的动因。近年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坛、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且以其喜人的势头,显示了积极的文学建设的力量和成果。
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我们的文学以自身辉煌的成就为十五大献上了一份厚礼。这值得每一位文学工作者感到自豪。党的十五大将把我们走向繁荣昌盛的祖国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更为繁重更为伟大的历史任务落在了我们作家的肩上,创作出与伟大时代相称的精品力作,是我们作家在世纪之交所必须担负起来的神圣责任。因而广大作家来不得半点思想上的松懈。我们有党的十四大以来文学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那么我们将会有更大的自信,面向未来,创造新世纪的辉煌。正像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所预言的那样:“二十一世纪就在眼前。可以预料,这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胜利的世纪,也将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