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阅读
  • 0回复

积极稳妥发展证券市场进一步做好股票发行上市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5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稳妥发展证券市场
进一步做好股票发行上市工作
周正庆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通过学习和领会十五大报告精神,联系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七年来的探索和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在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一种重要形式。部分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维护和巩固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是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
经过七年的发展,我国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已达742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到1997年8月底总市值1643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有利于巩固和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同时,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新课题。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上市公司七年来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不仅没有导致私有化,反而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巩固和增强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上市公司中公有制成份居绝对主导地位。1996年末的530家上市公司中,国家及国有企业控股的373家,占70.3%;集体企业控股的83家,占15.7%;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主要是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构成)控股的66家,占12.5%;外资企业间接控股的8家,仅占1.5%。在530家上市公司总计1219亿股本中,国有股占53%。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国有和集体经济不仅保持了对企业的控股权,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影响力。
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一是改制时评估增值。上市的国有企业通过评估,资产增值率一般为33%;二是溢价发行增值。从A股市场看,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价格每股平均为6元左右,是发行前企业每股净资产的4倍,国有资产享受的增值率为84%;三是经营增值。1990—1996年,上市公司年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13.9%,实现了国有资产稳步增值;四是配股增值。上市公司配股价格一般比每股净资产值高50%以上,使国有资产能够进一步增值。
(二)发行股票上市有利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政企不分、资本金不足、技术改造乏力、经济效益低下是长期困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难题,部分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发行股票上市开辟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单一的间接融资体制,企业融资几乎全靠银行贷款,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很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银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逐步发展直接融资,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从国内外吸引了大量建设资金,优化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力地支持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截止到1997年8月底,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筹集到资本金共计人民币2560亿元,其中通过发行B股、H股和其它外资股共吸引外资135.4亿美元。这些资本金的注入,有力地改善了上市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为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较好的财务基础。1996年,工业类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0.37%,比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水平65.29%低14.92个百分点。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股票发行办法的改善,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也越来越多。在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中,已经上市181家,占总数的35%;120户试点企业集团中,核心企业已经上市57家,占48%;10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中,已经上市40户,占40%。
发行股票上市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国有企业在上市前的改制过程中,要经过资产重组、评估和审计,要按公司法等国家有关法规确立法人治理结构,要明确募集资金的用途,并将上述信息公诸于众。上市后,要依法定期和不定期披露信息,接受股东的监督和国家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如果公司不适应市场竞争,利润下降,广大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卖出公司股票,公司发展受到影响,公司管理层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如果公司不遵守法规,就会受到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要被禁止担任上市公司领导职务。这些要求和做法有利于推动政企分开,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办得好的上市公司初步理顺了产权关系,建立了产权约束机制,并形成了一定的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决策相对科学,管理相对规范,经营管理基本转移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发行股票上市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对1993年上市的51家上市公司的调查看,上市后四年的年均劳动生产率为48185元/人,是上市前两年年均劳动生产率18863元/人的2.55倍。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市前一般都是较好的企业,上市后多数也能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整体经济效益高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199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销售利润率为9.7%,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销售利润率1.8%的5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9%,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1.5%的6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只占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3%,但利润却占国有企业利润的23%。
证券市场作为大公司的孵化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初现端倪。例如,上海石化通过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融资66亿元,1996年企业净资产达到11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2亿元,名列石化企业前茅,居上市公司榜首。四川长虹先后从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近30亿元,1996年长虹牌彩电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产品份额占全国市场的27%,取代日本松下成为我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彩电品牌。许多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后,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彩电、空调、冰箱、印刷、化工、石化、化纤、医药、电力、纺织、钢铁、建材、商业、航空、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都是骨干企业,居主导或重要地位。例如,1996年电子百强企业中,前10名均是上市公司,其销售额占全行业的30%。
(三)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几年来,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证券主管部门把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集中度作为工作重点,收到了一定成效。
支持了农业、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长期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筹资渠道。截至1997年8月,上市公司通过发行A股筹集资金1384亿元,用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761亿元,占55%,加上用于支柱产业的347亿元,占到80%以上。
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从1993年至1997年6月,国有企业仅通过发行A股,就为79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206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415亿元,为54个国家技改项目和111个省级技改项目提供了资金256亿元。通过证券市场,提高了资本集中度,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企业的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顽症。上市公司由于经营机制不同,追求低成本的扩张,有着兼并重组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加之政策的因势利导,把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既使自身较快成长为控制力、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又有利于带动和搞活一批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目前,已有136家上市公司兼并273家国有困难企业。辽河化工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6.68亿元,以注入资本金、承担债务方式兼并锦西天然气化工厂,使锦天化资本金增加到5.59亿元,资产负债比例由97%下降到66%,扭亏为盈,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辽河化工通过兼并锦天化,总资产从21亿元增加到42亿元,主要产品尿素年产量由上市前的48万吨上升到100万吨,市场占有率由3.5%增长到7%,增加了竞争力,成为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之一。深康佳是一家拥有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1992年上市后面临着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他们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以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与内地同行业国有亏损企业进行联合,组建了几家控股子公司,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主要产品康佳品牌彩电年产能力由1992年的88万台上升到1996年的250万台,市场占有率由1992年的1.84%上升到1996年的1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又救活了一批国有亏损企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化、低成本扩张的路子。
  二、以“八字方针”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工
    作,为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服务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十五大报告要求,要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对于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关系极大。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服务。
(一)上市公司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证券市场潜在着一些风险和隐患
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上市认识不清,普遍存在重筹资、轻转制的倾向;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有的在上市过程中以劣充优,有的上市后经营不善,造成亏损;规范运作程度不高,弄虚作假,违规炒股,操纵市场等现象时有发生;多数公司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同时,上市公司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政企不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还未妥善解决,证券市场功能不全,品种单一,需求不足,缺少机构投资者以及交易成本偏高等等。
(二)坚持以“八字方针”为指导,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时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国务院关于“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是指导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运行的基本方针,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方针,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一要加强教育,转变观念,采取措施,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把转换经营机制作为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重点来抓,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要求,不断完善审核标准和审核制度,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宁缺毋滥;三要加强监管,铁面无私,从严执法。要建立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系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要严肃查处,对经营不善,不再符合上市标准的公司要坚决淘汰,不搞终身制。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争指标、争额度上,而要放在通过搞好上市公司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不要比谁的上市公司多,而要比谁的上市公司质量高、办得好。
(三)以搞好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中心,培育一批跨国经营的大型上市公司
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要坚决贯彻这一精神,把公有制发展的重点放在质上,或者说控制力上。上市公司的一个特殊功能,在于控股股东可以通过连环控股的杠杆方式,以小拨大,以较小的资本支配较大的社会资本,在较大范围内扩大和增强控股股东的支配力和影响力。应该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特殊功能,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国家控股的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上市公司,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保持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通过证券市场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一定不能再走“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粗放经营的老路,要根据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指导思想,按照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到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国有资产,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企业兼并重组,走内涵型、低成本扩张和规模经济的道路,这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证券市场功能深化的体现。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同时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有组织、有重点地做好这项工作,以点带面,保证质量,逐步推开,但决不能一哄而起,摆花架子,搞拉郎配。要鼓励准备上市的和已经上市的公司兼并有发展前景,但目前还亏损的国有企业,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既壮大上市企业实力,又使被兼并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焕发出新的优势,促进整个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在三年左右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的目标作贡献。
(四)审时度势,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需求的培育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尚不存在大规模扩容的条件。国有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容量和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瞻前顾后,质量优先,循序渐进,注意供求平衡,增强发展后劲。要逐步理顺市场结构,完善市场功能,增加投资品种,降低交易成本,培育机构投资者,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当前,证券投资基金即将出台,要抓紧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实现政企分开,明确经营责任,减轻企业不合理的负担,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为上市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只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一定会越办越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