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士兵的楷模——记海军某勤务船中队志愿兵王纪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士兵的楷模
——记海军某勤务船中队志愿兵王纪德
新华社记者陈万军新华社通讯员孙建中刘勇本报记者吴亚明
今年47岁的王纪德,是海军第一支快艇部队勤务船中队的志愿兵。他肩章上四条闪闪发光的金色黄杠,是我军最高级别士兵军衔的标志,他入伍27年,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堪称士兵的楷模。
      13次专业比武夺魁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王纪德当兵以来,13次参加上级组织的通信专业大比武,次次夺得第一。
1970年冬天,王纪德穿上了水兵服,成为勤务船中队的一名报务兵。当兵第一年,他只请假外出3次,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用在专业学习上。有时为弄通一个原理图,他在报房一呆就是半天。
1979年3月,当了8年义务兵的王纪德,成为全军第一批改转的志愿兵。这年他被调到中队担任报务、雷达、机要3个专业的代理业务长。负责中队数十艘艇船上3个专业的技术指导和保障工作,他感到责任重大。为了尽快胜任工作,他在办公桌上、床头柜上堆起了一摞摞书。半年下来,10多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半人高的专业书和原理图装在了他的脑子里。
勤务船中队的艇船数量多,一些设备老化,修理经费又有限。王纪德经常带上工具,上艇巡诊。中队的艇船分布在青岛市周围的四五个点上,他嫌坐公共汽车耗费时间,干脆自己花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哪里有故障他就出现在哪里,故障不排除,他决不撒手。10多年来,王纪德排除各种设备故障1000多起,不仅保证艇船能随时执行任务,而且为部队节省修理经费数万元。
王纪德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的成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本领传授给战友们。18年来,他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养了500多名技术骨干,带出30多名训练尖子,被战友们称为“兵教授”。
      12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有着22年党龄的王纪德,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一名党员的合格答卷,先后12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一年冬天,王纪德和战友一起随船到一个小岛修理航标灯。由于风大浪急,船靠不上去,只有用舢板登岛。当他们把灯修好时,海水退潮,舢板搁浅了。两名战士正准备下海去推,被王纪德一把拦住:“你们身子骨太嫩,让我来。”说着跳到海里手推肩顶,一步一步艰难往前移动。海水刺骨,冻得他直打哆嗦,腿上也被礁石刮了一道道血痕。回到家里,妻子埋怨他:“都这把年纪了,也不知道爱惜身体。”他却轻松地说:“咱是老兵嘛!”
1996年,王纪德随船出海执行演习任务,当时,海上风大浪高,船体左右摇摆30多度,雷达天线突然发生故障。王纪德找来一根绳子,往腰上一拴,就要往天线顶端爬。战士们赶忙拦住他:“王业务长,你年纪大,还是让我们上吧!”“不行,这活太危险!”他不顾战士们的阻拦,“噌”“噌”爬上了数米高的天线顶端。他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桅杆上,艰难地使用工具排除着雷达天线的故障。
10多年来,王纪德随船出海执行重大训练和演习任务20多次,始终发挥着一个老兵、一个党员的骨干作用。
      9任干部的助手千名战士的兄长
王纪德调到中队已18个年头,期间中队干部换了9任,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现任中队长比他的兵龄短10多年,战士年龄最小的与他差30岁。
王纪德从不以老卖老,而以一个普通老兵的身份当好领导的助手,战士的兄长。为了组织好中队的军事训练,他向中队领导提出采取分级分类训练的建议,得到采纳后,他自编教材,自制器材,主动承担有关专业的不同层次训练。近10年来,他负责训练了几百名战士,人人成为岗位技术能手。
一次,他发现河北籍战士刘金水闷闷不乐,情绪低沉。他主动与小刘谈心,得知小刘的父亲因劝架被邻居打伤,花去4000多元医疗费,对方拒不承担责任。小刘收到家中来信后,准备回家报复对方。王纪德一边稳定小刘的情绪,劝他不要感情用事;一边向中队领导反映情况,建议派干部到小刘家乡调查处理。中队领导当即派了两名干部到小刘家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小刘父亲的医疗费、误工费得到了赔偿,从而及时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纠纷。
十几年来,王纪德与上千名战士朝夕相处,他对战士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他说:“我是一名老兵,在战士面前,我应该承担起一个兄长的责任。”战士刘洪超腰间盘突出严重,经多方求医,疗效不明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王纪德一次次与他谈心,同时多方打听治疗方法,为小刘联系医院,安排住院治疗。在王纪德的真诚关心和帮助下,小刘终于树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临退伍前,小刘拉着王纪德的手动情地说:“王大哥,如果没有你的关心、开导,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20本荣誉证书
王纪德当兵27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谈不上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士兵的位置上,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士兵的义务。
王纪德曾有过3次提干的机会,但都与他擦肩而过。他说:“当兵是来尽义务的,不是来求官谋职的。”他代理干部18年,不仅是3个专业的业务领导,还是中队团委副书记,中队机关党支部书记。每天早上他第一个到操场带兵出操,训练日他第一个来到训练场带兵训练。他晚上找战士谈心,夜里查铺查哨,总是乐此不疲。有人不理解,问他:“你还图个啥?干得再好也是个兵。”他回答说:“既然当了兵,就要当个好兵。”
“海军优秀志愿兵”、“海军优秀报务员”、“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一级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王纪德入伍后荣获的20多本红色荣誉证书,被他一本不少地保存着,它们是王纪德的“精神银行”。
短评:当兵要当这样的兵
王纪德当兵二十七年来,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言行履行着一个士兵的义务,书写着一份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他之所以能这样,就是因为他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王纪德从穿上水兵服的那一天起,就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经过刻苦锤炼,终于成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武艺”高强的优秀士兵。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王纪德在生活和工作中,战风斗浪显本色,急难险重抢在前,成为领导的好助手,战士的好兄长。
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几次提干机会擦肩而过的情况下,在社会环境转变的过程中,王纪德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散发着幽香。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是王纪德这种敬业奉献精神!(附图片)
图为王纪德在舰艇上收发信号。曹炳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