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阅读
  • 0回复

河南: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8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河南: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编者点评:
在人们的印象中,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小省。但这是老皇历了。经过河南全省人民的埋头苦干,90年代以来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涨幅赶上并高于全国水平,其经济建设成就令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准了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把财力物力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产业,优先考虑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劲。
没有坚实的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发展的硬件,要求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只能是空谈。中国有句俗话:欲速则不达。道理虽不难明白,但做起来就并不那么容易。一些地方曾因忽视基础设施建设而付出了代价,交了“学费”。由此可见,河南省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做法是明智之举,值得称道。
本报郑州10月7日电记者李杰、戴鹏报道:进入90年代以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从省情出发,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从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两位数降为一位数,实现了“一高一低”的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较薄弱,省委、省政府从这一实际出发,决定从“八五”计划起,把经济重点放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10大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此夯实河南经济发展的基石。
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投资安排上,优先考虑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八五”期间,仅国有单位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达930.41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2.8倍。省政府还出台了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了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认识,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省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八个优先”和“三个机制”,即优先征地拆迁、优先安排投资计划、优先贷款、优先供货,同时建立竞争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工程费用。全长45公里的郑许高速公路新郑至许昌段,仅用40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征地拆迁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多月。
河南基础差、底子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单靠自身财力远远不够,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大胆利用国外资金是一条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了“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开放带动战略”等重大举措,大力引进国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河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外资达32.27亿美元。“八五”期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的外资比“七五”时期增长47.8倍。其中电力引进外资达13亿美元,居全国前列。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河南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6435万亩,旱涝保收田达到5020万亩。1996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112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国第六位,比1990年上升4个位次;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居全国第二位;先后完成了洛阳、南阳两个机场的改造,郑州新郑机场已投入使用;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1293公里,贯通56个县市;新修公路通车里程达6358公里,郑州至洛阳、郑州至开封、郑州至许昌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96公里,居全国第四位,目前安阳至新乡、许昌至漯河、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正紧张施工,开封至商丘、郑州至焦作高速公路即将开工,“九五”末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长9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十字架”网络。1996年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49.35万门,全省电话普及率由1990年的每百人0.46部增加到1996年的3.09部。
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加强,为河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对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九五”乃至下世纪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