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濮阳农行干部职工追求形象、追求超越,因此才会有——“奉献年”的奉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1-26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文明窗口

濮阳农行干部职工追求形象、追求超越,因此才会有——
  “奉献年”的奉献
秋雨
地处贫困地区的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濮阳市分行,今年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次“农行九七奉献年”活动。
去年10月,正是全国农行系统开始“二次创业”的时候,而濮阳农行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黄河特大洪峰卷走了当地干部群众对“小康”的热切企盼;信贷资产质量恶化更加重了农行历史包袱的分量;“存款滑坡”、“危机爆发”等不祥预言在全行职工的心头罩上了层层阴云……针对这种情况,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要求全行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要结合实际研讨邓小平金融思想。在多次举办学习会、座谈会后,大家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感觉:不仅是工作有了章法,理论水平和精神状态也发生了一次超越。
元旦刚过,濮阳农行以“特别岁月特别奉献”为口号,以“农行服务超越银行”为主题的“农行九七奉献年”正式启动,顿成社会焦点。
“奉献年”重内兼外,任务是“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塑造闪光的农行行魂,树立新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形象”。其主题为“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改革,扩展文明服务,全方位铸建银行这个现代经济的核心,超越现有服务水平,超越银行传统职能范围,超越同业,超越自我”。随着“奉献年”活动中农行的出色表现,濮阳人逐步体验到了什么叫文明窗口。
“农行动真格的了!”农行内部提出了“两个净化”(净化上下级关系和银企关系)的目标,行长张永德代表班子向全行表态:刹不住歪风就向省分行、市政府集体辞职,下属干部“犯戒”决不姑息!公布的纪律是:下级给上级送礼一律撤职降级;企业向农行人员送礼一律停贷;跑官要官坚决不给;浮夸邀功追究查办。此后人们发现,贫困区对信贷资金的渴望虽然依旧,但节日期间农行门口送礼的车水马龙消失了;农行干部职工过去那种拉关系、找“门子”的盘算已经被工作热情所取代。廉洁行动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热了群众的心。
电视屏幕上,特困职工拉着市领导的手热泪盈眶:“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农行的同志们!”“奉献年”第一个向社会的奉献是捐助特困职工过好春节。2000名农行人率先拿出10万元,向特困职工献出了一片深情。这一义举如一石击水,引发了全市向特困职工献爱心活动。当时,50多家企业扯起横幅,“响应农行号召,优待农行客户”。
在濮阳滩区,三所希望小学和一座数公里长的“避水连台”在农行人的支持下建设起来了。农行职工并不富裕,但他们每次捐助都毫不犹豫。
“奉献年”中,农行强劲的文化实力震动了文化界。“班主任奖励基金”、“年轻妈妈电视演讲赛”、濮阳建市以来规格最高的“书画名家笔会”和“人民公仆奖励基金”、论证开发“张姓起源”历史遗产等一系列活动和策划,每项都是无争议的精品。人们意识到:这家银行除了钱以外还有一笔比钱还珍贵的财富。
更重要的变化是服务上的超越。这一年农行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流动银行”、“电话银行”、“夜市银行”、代收代付、代保管等服务方式迅速普及。高标准的“承诺服务”在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感动了客户。
农行倡导的“全员扬其所长为社会提供非银行业务服务”,如项目、信息咨询、法律咨询、电脑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和力所能及的生活服务等,有效地密切了各界群众的关系。投资600多万元建成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的“小型机网络”,一举从金融服务技术上跃入先进行列,形成了巨大的服务优势。
为强化农行对农村的服务,86个营业所各选择一个村为重点帮扶对象,支持其发展农业产业化,目前已见显著成效。对50家工商企业重点扶持,形成新型银企关系,农行的“黄金客户群”,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成长。
南乐县农行投资支持的李家村水果蔬菜冷冻库,年创利润5万元。该行仅杨村乡营业所就重点支持企业36个,支持村级养殖基地、种植基地28个。
“奉献年”为濮阳农行带来了业务发展和经济的实效,“形象”和“品牌”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威力。10月底,濮阳市农行各项存款达到27亿元,比年初净增5亿元,占全市国有银行净增额的42%,净增额、增幅和新增市场份额高居同业榜首;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1亿元,较年初净增2.4亿元。
农行作奉献,社会也关心农行。在各级党政部门鼎力支持下,农行盘活资金1.06亿元,其中收回逾期贷款3800万元,收回呆滞、呆账贷款6800万元,甩脱了许多背了多年的“包袱”,以突出的成绩被河南省农行树为活化资金的典型。(附图片)
图为濮阳市农行行长张永德(左二)在王助乡蔬菜果品批发市场调查市场行情。该市场由农行贷款兴建。梁庆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