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决战在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2-10
第1版(要闻)
专栏:

  决战在市场
本报评论员
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处于亏损境地,固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是共同的,即对市场经济的普遍不适应,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的市场竞争中未能站稳脚跟。
此次本报报道的十家企业,之所以能较快地扭亏为盈、摆脱困境,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他们比较早地调整自己,义无反顾地走向市场,因而对市场竞争已由不适应变为比较适应。这也进一步证明,未来三年左右绝大多数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过程,必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轨道的过程,是他们决战决胜在市场的过程。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企业经营状况的试金石。
企业决战在市场,最要紧的是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综观亏损企业的种种落后,莫不首先表现为思想观念的陈旧。他们往往留恋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把企业“包”起来那一套做法,以“等、靠、要”的态度来对待今天碰到的困难,缺乏投身市场的勇气和信心。其实,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首先不是资金的问题,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思想解放了,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树立起来了,没有资金可以想法筹集,没有产品可以自行开发,没有市场可以加紧拓展。
企业决战在市场,就要抓紧转换经营机制。国有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模式、分配制度、奖励政策等等,都带有着计划经济的深深烙印。近几年强调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后,许多企业在消除“烙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凡是机制改革自觉性强的企业,效果就好;凡是犹犹豫豫、畏首畏尾的企业,往往是“大锅饭”照吃,“铁交椅”照坐,“铁饭碗”照端,亏损的困境难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整,实现组织机构与市场对接,科技开发与市场对接,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企业管理与市场对接。亏损企业同“四个对接”的距离越近,摆脱困境的内在动力就越强。
企业决战在市场,就必须拿出适销对路的好产品。因为,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产品的竞争,是技术开发与产品创新能力的竞争。谁有好产品,谁就有市场,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新产品开发慢慢吞吞,以至产品多年“一贯制”,而且不注重实施“精品战略”、“名牌战略”,其结果只能是市场份额的逐步萎缩,甚至被彻底挤出市场。要开发新产品就要下力气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决战在市场,要坚定地依靠全体职工的热情参与。国有企业要想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除了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解放,事业心强,决策和管理水平较高之外,还离不开广大职工群众的齐心协力。因此,除了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民主决策,坚持民主管理,坚持民主监督,坚持民主评议干部之外,还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职工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典型,无微不至地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自己在企业的地位。这样,职工就会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就会为企业适应市场、开拓市场、驾驭市场进而扭亏为盈、摆脱困境而不遗余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亏损企业要下决心投身市场,决战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