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3阅读
  • 0回复

优秀退伍兵盛云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4
第1版(要闻)
专栏:

  优秀退伍兵盛云龙
  中国国防报记者 黄运成 新华社记者 贾永 黄秋生
  编者按:新年伊始刊发盛云龙的事迹,是因为这是一个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力量,带来新年气氛的人物。
  一位29岁的退伍兵,用5年时间,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一跃成为连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国家级企业集团,靠的是什么?当这个企业的大部分职工已经住进上百平方米的新居时,这位创造了辉煌业绩的退伍军人的一家却仍然住在3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里,这又给我们多大的启发!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即将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振作精神再接再厉的时候,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带头人,这样的企业集团和这样宝贵的经验!盛云龙的事迹,使我们想到领导班子的重要,主要负责人素质的重要,也使我们想到军魂、党魂、国魂。
  在我国数以千万计的退伍士兵中,喝大运河水长大的浙江依多金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盛云龙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是他,用短短5年时间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一跃成为连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国家级企业集团;是他,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办起扶贫企业,安排了300多名农村青年就业;是他,联合15名从军营中走出来的企业家向家乡5.8万名转业退伍军人发出倡议,共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事业……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称赞他为:“我军优秀退伍兵。”
  从怀揣650元复员费的退伍兵,到拥有几亿资产的“大老板”
  1991年,依多金企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湖州练市针织制衣厂已濒临倒闭。陈旧的厂房,落后的设备,涣散的人心,满仓库低档次的滞销产品,银行频频催还的逾期贷款和70多位巴望着补发拖欠了3个月工资的职工,就是被运河边的人称做“破船”的针织制衣厂当时的全部“家当”。
  就在这时,人们用怀疑的目光迎来了29岁的新厂长盛云龙。
  1985年11月,当了5年汽车兵的盛云龙怀揣着650元退伍费和“两用人才”证书回到家乡大运河边的练市镇后,即以军人的胆识和气魄只身闯上海,干起了家电经营。到1991年,盛云龙的事业如日中天。恰在这时,镇领导找上门来:“云龙啊,针织制衣厂眼下情况不瞒你了,看在全镇经济发展的大局上,厂长的担子你一定要挑起来。”
  盛云龙当然知道针织制衣厂是只破船,可自己放弃上海看好的生意回家乡,不就是想为乡亲们干些事吗?虽然脱了军装,但一个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责任脱不掉啊!
  盛云龙深知:无论办什么企业,都要抓住两个关键———正规的生产秩序和广阔的产品市场。前者决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后者决定企业的命运。因此,盛云龙上任不久便着手抓第一个环节———精简厂部2/3的行政人员,而首当其冲者便是自己的表妹。他对一气之下找上门的姑妈说:“这件事我只能从自身做起,万望您老理解。”姑妈听罢掉头就走,而表妹再也没来厂里上班。此举赢得了全厂职工的赞誉。
  军人最讲究知己知彼。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素以生产优质丝绸而闻名海内外,真丝面料货源充足,且价格便宜。盛云龙看中了这一点,果敢地做出转产生产高档真丝服装系列,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决策。他3次南下广州和深圳,1991年10月如愿以偿:第一笔高达126万元的出口服装定单终于被他拿到手。备齐资金和面料,一连10多天昼夜奋战,第一笔生意破天荒赢利30万元。
  外销之路打通了,第二笔、第三笔……生意接踵而至,在当年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针织制衣厂竟然消除了亏字,并创利润5000元。职工们跑进厂长办公室,兴奋的神态难以言表。
  望着这来之不易的5000元,盛云龙,这位坚强的汉子,禁不住热泪满面。这意味着这个从建厂一直赔钱的厂子终于起死回生。
  激动了一阵子的盛云龙,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开始盘算怎样发展一支“联合舰队”,开展规模战役。他对市场详细调查,反复论证,当机立断:针织厂、丝厂、织造厂、砂洗厂、印刷厂、制衣厂、外地分厂、茶色素厂逐步从快上马!
  紧接着,工厂又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引进90年代的先进设备,小厂成了大集团。在国内丝绸纺织行业连年不景气的形势下,依多金集团连续4年利税超千万元,出口创汇居全市乡镇企业第一位。1993年后,集团开始跨入了浙江省先进企业、重点骨干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百强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最大工业企业等行列,并成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双优”三资企业……
  目前,集团拥有下辖20个紧密、半紧密层企业,1997年,销售收入和利税比上年增长110%和58%。
  从投资1000万扶持老区办企业,到筹资1亿帮助国家“背包袱”
  1997年9月8日,丝都湖州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全市纺织系统头号国有企业人民布厂被两家乡镇企业兼并———其中之一,便是盛云龙的依多金集团。
  当市领导为寻求人民布厂生存之道找到盛云龙时,他联合另一位退伍军人———江南集团总经理沈震林,毅然接过人民布厂这条破船。
这意味着不但要对布厂的1200多名员工生存负责,而且首期就要投资亿元资金更新设备、偿还布厂欠下的7000万债务。
  实施兼并后,就垫上了布厂退休工人欠医院的医疗费。中秋节,两位老总又给每个职工送去了一份月饼。许多老职工找到盛云龙表示:只要企业能摆脱困境,再苦再累的工作都愿干!
  这件事给盛云龙很大震动。董事会上,他动情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无情更不是社会主义。部队上常说不让一个战友掉队,咱们这些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富起来的人不为国家分忧,谁为国家分忧?”
  正是靠着这种为国分忧的主人翁精神,他带头捐款70多万元,倡议全镇企业修筑本镇村级公路,使水乡练市一年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多年梦想。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自1994年起,集团出资为全省7个贫困县的每个乡镇赠订经济信息。
  从捐献资金支持国防教育,到发出倡议关心国防建设
  从一个年轻的退伍兵,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多少风雨、多少坎坷,盛云龙不正是靠着军人那种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气概和精神闯过来的吗?也正因如此,盛云龙与军队与国防始终有一种难解的情结。他主动请求上级军事部门在公司里成立了民兵组织,要求每一个中层以上干部都要参加“军事一日”活动。为支持本公司适龄青年履行服兵役义务,公司规定凡是应征职工,服役期间享受公司职工同样的待遇。浙江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编写了一本《国防教育读本》,盛云龙把政府奖给他的1万元奖金购买了3000本,赠送给湖州市少年军校学员。
  盛云龙说得好:“穿着军装尽义务,脱下军装也要尽责任。”近几年,集团为国防建设尽责任的举动不胜枚举。
  家乡一位应征青年因一时不习惯部队紧张艰苦的生活,刚到部队就跑了回来。盛云龙听说后,马上到小伙子家中做工作,用自己的经历讲述“艰苦同样是财富”的道理。
  成功者的启发是有感召力的。小伙子认识到自己的轻率后,表示回部队一定好好干,盛云龙专程驱车到上海,把他送上了归队的火车。
  盛云龙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随后联合15名从军营中走出来的企业家,向全市5.8万名转业退伍军人发出倡议,共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事业。同时联系自己的成长实际给全市所有现役军人发信,勉励他们安心军营,建功立业。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优秀科技创业转业退伍军人,浙江省及湖州市劳动模范、省最佳(功勋)乡镇企业家、省十大明星青年企业家、省十大杰出青年、省十大转业退伍军人企业家……在这些桂冠后面,盛云龙还有一个更令他自豪的荣誉———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好经理”。(附图片)
  图为盛云龙与职工一起学习《邓小平文选》。徐建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