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永葆本色创新业——记全军劳动模范高荣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1
第1版(要闻)
专栏:

  永葆本色创新业
  ——记全军劳动模范高荣华
  新华社记者 李大伟 黄秋生 通讯员 陈理春 本报记者 任之
  1997年8月6日,在上海警备区的党委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紧握着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场党委书记高荣华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连声称赞:“你带领大家艰苦创业,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谱写了‘老兵新传’,全市人民都要向你学习。”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挽着一茬茬“富民”人创造了那个沧桑之变——使亏损12万元的“穷场”发展成为拥有13个农工贸实体,年产值1亿多元,年利税1500多万元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面对6200亩几近荒芜的土地,高荣华说:“豁上一副身板也要刨掉农场的穷根。”
  1982年初春,高荣华担任富民农场党委书记。离开大上海,踏上崇明岛,展现在他眼前的竟是这样的情景:空旷的原野上,6200亩土地,瘠薄得长不出像样的庄稼。农场的全部“现代化”只不过是一台旧收割机、一辆半瘫痪的4吨交通车和一辆老掉牙的“戛斯”运输车。当年围垦时建造的青砖营房,已被江风海雨剥蚀得墙破顶漏。高荣华问会计:农场的家底咋样?会计取来账本:全场亏损12万元,银行账户上只有2600元。
  面对这方本该充满活力的苍凉之地,高荣华在全场动员大会上动情地说:这块热土是5000多名垦荒战士风餐露宿,用镰刀、柳筐和铁锹围垦出来的,守着沃土讨饭吃,说啥也对不住先辈们流下的血汗。他当众立下誓言:“豁上一副身板也要刨掉农场的穷根。”
  春播前,农场一时筹不到资金购买化肥。高荣华和场长王振华每天带领官兵起早贪黑硬是挑回2万多担有机肥,撂荒的土地上终于长出青青的禾苗。
  这一年,农场的粮食获得丰收,全场扭亏为盈,赢利8万元。
  16年来,富民农场经济效益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为了获得这一巨变,高荣华把一腔的热血洒给了那块希望的田野。
  农场建造养鸡场,高荣华一直忙碌在工地上。
  盛夏,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得养鸡场的万只肉鸡死亡率不断上升。一连4天,高荣华与副业队长邱吾荣一道观察高温对鸡生长的影响,摸索对症下药的良方。第5天,当饲养员兴奋地告诉他,死鸡率已经下降到1%时,高荣华高兴地说:“这就好,这就好。”
  面对黄浦江畔奔涌的改革大潮,高荣华说:“哪怕冒风险也要闯出一条具有‘富民’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80年代后期,历史给上海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为了使地处黄浦江畔的富民农场伴着时代的脚步发展起来,高荣华进入了新的一轮拼搏。他带领党委“一班人”经过调查论证,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农场,必须立足农场适应市场,走农业产业化道路。随着农场家底的增厚,场党委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使3950亩粮田全部实现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如今,农业队人均种地163亩,人均年创效益10万余元。
  机械化将人从田野中解放出来,高荣华又倾注全力扶持种植、养殖业:
  两年建成的500亩桔园,第三年即满枝挂果,年产蜜桔70多万公斤,风靡上海,远销加拿大。万只鸭场的高产鸭蛋,被加工成松花糖心皮蛋,获上海市出口商品评比质量第一名,全国评比获银质奖……种植业、养殖业的高产高效,并没有使高荣华满足,他长久地思索着农场发展的道路:单一农业很难有大的出路;“富民”要腾飞,必须发挥自身资源和经济地理优势,拥有自己的龙头企业。
  早在1985年,国家物资总局华东汽车贸易中心要在上海寻找合作伙伴,承接国家进口汽车的转运、储存和维修保养业务。高荣华立即感到这是农场发展技术型、外向型服务项目的好时机,果断决定参与竞争。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背离“以农为本”的主旨?高荣华说:“哪怕冒风险也要闯出一条具有‘富民’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没有停车场地,没有储运仓库,高荣华带着一个干部三个兵,来到临近吴淞口的一块近百亩的低洼地,在7间猪圈里搭起两张床板,夜以继日地从上海几家钢厂拉回60多万吨废钢渣。5个月后,他们硬是把这块低洼不平的烂泥地垫高90厘米,建起了近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和3万多平方米的储运仓库,以过硬实力赢得这项业务。
  随后,高荣华乘势而上,从地方贷款300万元,自筹资金70万元,建起了富民汽车维修总站,并制定了“向市区延伸,向内地辐射”的发展战略。
  当国内汽车产业蓬勃崛起,进口汽车逐渐减少时,高荣华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先后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销售总公司、南京汽车总公司、长春汽车制造厂等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如今,富民汽车维修总站已发展成为集汽车销售、维修和汽车配件制造、供应,以及轿车驳运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年创利税近千万元。
  就在富民汽车维修总站红红火火发展的时候,正式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条例》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农场可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农工贸相结合。实践作出了回答:富民农场所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高荣华常说:“党把这么大的家业交给我,我的看家本领无外乎有两条,一是顺应改革大潮出好主意,把好方向;二是知人善任,让人尽其才。”
  1987年,富民农场接收某撤编单位的一个药厂,这个当时银行账户上仅有1000多元的小厂,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不过关。高荣华经过调查分析,迅速作出两项决策:利用崇明洁净的地下水资源,生产大输液,农场投资50万元对厂房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派汽车班长水庆朋主政药厂。
  “让一个志愿兵当厂长,万一干砸了,几十名军人家属的饭碗谁来保?”全场上下一时议论纷纷。党委会上,高荣华语重心长地说:“用人不能看他戴啥‘帽子’,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是官是兵,都应委以重任。”
  水庆朋果然深孚众望,短短几年,他领导的药厂,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大输液产品占上海市场份额的70%,畅销全国23个省市(区)。
  如今,在高荣华的率领下,富民农场在发展道路上已完成“四次飞跃”:跳出单一生产粮食的圈子,实现“粮经型”的种植结构;跳出纯种植业的圈子,开发面向市场的多种养殖业;跳出土地的圈子,发展产销挂钩的场办工业;跳出农场的圈子,把目光投向上海以至全国的大市场。
  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高荣华说:“留下一身清气,图个对党问心无愧!”
  身为大校军官的高荣华依旧保持着质朴、勤劳和节俭的美德。群众的心是杆秤,作为亿万家产的当家人,高荣华把“廉洁从政”写在了他在富民农场16年的奋斗历程中。
  平日外出需要坐车,高荣华爱乘公交车,时间一久,车站上熟悉他的人总好问:你是技术五级的大干部,怎么连一辆小车也舍不得坐?高荣华嘿嘿一笑说:“坐大车比坐小车更自在啊。”其实他心里早有一本账:从码头到农场一个来回用车接,光成本费就要花50多元钱,用这笔钱买20公斤大米,够一个战士吃一个月的。
  随着农场生产经营和对外经济联系的扩大,客户向农场领导赠送礼品礼金的事时有发生。高荣华建议党委及时作出“管好自己,管好单位,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决定。一个外地工程队的负责人为了能在工程投标时订到合同,晚上悄悄地摸到高荣华家,留下了一套高级音响。高荣华发现后,立即打电话把他叫来,严厉地说:“东西拿走,你还有资格投标竞争;否则,你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这位负责人事后感叹:和高荣华打交道,甭耍歪心眼。警备区纪检处有过一个统计:近年来,高荣华先后拒收、上缴礼品礼金60多次,价值2万多元。
  高荣华今年已经59岁,组织上曾两次准备安排他退休,都因工作需要最终没有宣布。好心的人劝他:该想想退路了。高荣华说:“我打11岁就失去了父亲,解放后是党把我一手拉扯大,我的这点能耐只有用在党的事业上才是正理啊。”他当兵时的一位老班长在新疆做边贸医药生意,多次劝他:“我在大西北,你在大上海,咱们联手做生意,保准你发大财。”高荣华不答应。老班长追问:整天在农场搅和,落个一身的清苦,你到底图个啥?高荣华回答说:“留下一身清气,图个对党问心无愧!”
  作为富民农场党委书记的高荣华无愧于党,无愧于他为之奋斗的那方水土。富民农场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被评为全军先进农场、全军科技兴农先进单位、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模范单位;高荣华也先后荣立四次三等功,1995年被评为全军劳动模范。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到富民农场视察时,高度称赞高荣华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日前,南京军区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官兵学习优秀共产党员——高荣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