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阅读
  • 0回复

现代社会“新伤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5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现代社会“新伤口”
  顾玉清
  说到噪音这一话题,都市人恐怕都会列举出不少各自的烦恼。就其危害性而言,它已经被西方国家居民视为一种新的公害,甚至是比污染和不安全还可怕的“现代社会的新伤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噪音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不断增加的噪音源主要是交通、工厂、建筑工地、住宅空调、高保真电视、卡拉OK以及各种人为的因素等等。养宠物成风,一阵鸡鸣狗叫往往弄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居室装修不分时间的电钻声让全楼住户心惊肉跳;当一辆摩托车深夜呼啸而过时,会把沿途居民从睡梦中吵醒。据一项调查表明,在法国巴黎地区,大约50%的人受到不同程度噪音的困扰,即便在乡村受其影响的人也有23%。调查还显示,在全法国居民中,约600万人生活在交通要道、高速公路旁或机场附近这些高噪音区。他们每天承受的噪音平均超过60分贝,而法定的噪音标准是白天不超过29分贝,夜间不超过24分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噪音已成为邻里之间纠纷的一个“热点”。近年来,由于各类噪音“侵犯行为”日益增多,加之居住环境的变化,人们对邻居的了解越来越少,宽容极限渐渐变窄,所以对别人制造的噪音总是比自己的更为敏感。这就导致关于噪音干扰的投诉案逐年上升,仅法国巴黎市每年就有7000多起。
  噪音问题过去长期被忽视,但是它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却是显而易见的。有关专家指出,从65分贝起,重复的喧闹轰鸣声能破坏人的睡眠,使人体温度上升,心率和血压失调,头痛健忘,注意力下降,消化力减弱,体力和脑力衰退等。当噪音超过80分贝时,就会损害内耳细胞,引起听力敏锐度下降,直到导致耳鼓膜破裂、变聋。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对噪音最为敏感。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里,嘈杂的学习环境会使孩子们心情烦躁,从而对智力产生影响。法国有关教育机构在波尔多进行了一项听写试验,结果表明,在防噪音效果较差的教室比在隔音效果较好的教室里上课,学生的错误率高出了4倍。为使儿童免受其害,西方国家已将一些敏感设施,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置于重点监控之下。
  要提高公共健康质量,就必须设法对付噪音。西方一些国家已成立了不少反噪音组织,并通过法律形式来保护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比如,1995年,法国颁布了反噪音法,根据这一法令,新建高速公路和铁路必须符合限制噪音标准的规定;机场附近、施工工地周围等噪音高发区,须安装隔音墙;歌舞厅、音乐俱乐部等娱乐场所,如不符合声音标准不得开业。对诸如一名女士在夜间穿高跟鞋上楼梯,撞击声影响他人睡觉,将处以250—3000法郎的罚款。对无视法令情节严重者,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到目前为止,各国反噪音规章还缺乏一个“剪裁”得合适的尺度。因此,治愈这一现代社会“伤口”的根本途径,主要还在于每个人自觉行动起来,树立公德意识,多为社会和他人着想,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安静、和谐和温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