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中学生对出版物的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2-18
第6版()
专栏:

  中学生对出版物的意见
  涂树平
最近我们调查了北京两个中学校的学生读者对出版物的意见。这个调查证实了我们已经发觉的出版界亟待克服的某些缺点,并且更显著地说明了我们出版界对于中学生层读者照顾得十分不够。
按照我们的调查表,调查的主要项目是他们“喜欢看的书”和“不喜欢看的书”。调查的结果,在下列几点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一、他们欢喜“故事性强,政治性也强的书”、“政治性强的、通讯体裁的文艺作品,如朝鲜战场上的通讯报导”、“抗美援朝的文艺作品”、“抗美援朝歌选”、“小说、战斗故事”。总之,他们欢喜故事性、政治性都强的文艺作品。在他们看来,政治性如果和故事性联系在一起,那就更容易接受和消化。
就有关抗美援朝的出版物来说,显然很少注意到中学生们的需要。正如中学生们自己所指出:“抗美援朝的文艺作品太少”、“朝鲜战斗故事太少”、“缺少故事”。因此他们建议:“多举些实例”、“应把抗美援朝中英雄事迹多搜集出版”、“希望名作家多编写关于模范战斗英雄事迹”、“时事手册应加朝鲜通讯,多举生动例子”、“希望把朝鲜通讯汇集出版”。
二、他们一般都欢喜抗美援朝宣传读物,许多调查表上都填了他们欢喜《抗美援朝小丛书》、《时事手册》等。但这些读物对于初中学生说来内容嫌太深了。不论初中高中学生都有这种反映:“文字不够通俗”、“许多名词看不懂,应多加注释”。还有的认为“应有作者介绍”、“应多加插画”、“字体不要太小”。这证明编印中学生读物应该和一般读物有所不同。我们希望负担着供给中学生读物任务的出版机关对这方面要特别加以注意。
他们也指出了抗美援朝书籍的一些其他缺点:“种类太少”、“内容重复”、“有些书数字不相符合,使人不敢相信”。
三、他们提出爱读的书籍中,有《科学小常识》、《少年科学丛书》、《通俗自然科学小册子》等,但关于这方面的书不但出得“太少”,而且嫌一般售价“太贵”。
四、连环画也是他们(特别是初中学生)所爱好的,但是也认为售价“太贵”了。
五、“游记式的地理”、“伟人传记”,也是他们所欢迎的,但是这类书籍也出得“太少”。
在某些问题上,学生们中意见有着出入。例如关于理论书,很多学生把它列入“不欢喜”的项目中,有的还说“不欢喜较深的社论”。但这不能说明学生们完全不能接受理论,有的学生明明表示欢喜《社会科学》、《较中国史话为深的中国史》、《学习杂志》、《世界知识》等。事实上,有些学生的兴趣很广泛,他们欢喜《关于苏联经济建设》、《劳动英雄的创造》、《苏联青年人生活》、《论共产主义教育》、《土改后的农民生活》、《少数民族习惯介绍》、《民主党派介绍》、《各资本主义国家内幕》、《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斗争》等等,既然有这种广泛的兴趣,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理论,那是不合事实的。由此可见,目前出版的理论书,一部分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接受,大多数的中学生可接受不了,原因不是他们不需要读理论书,而是现有的理论书写得“太枯燥”了。他们也不欢迎“数字太多的书”和篇幅“太长的书”。这说明了要使中学生接受理论读物,那就应该写得生动活泼,篇幅也不宜太大。
又如对翻译小说的看法也颇有分歧。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不欢喜”甚至“最不欢喜”翻译小说,认为“句子太长不合中国文法”,有些学生提出了那些翻译小说不受欢迎,这中间竟包括着一般人认为译得比较好的作品,如:《青年近卫军》、《暴风雨所诞生的》、《真正的人》、《面包》;但有的学生却说明他们欢喜《苏联卫国战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马》。有些创作小说也受到较多的欢迎,如《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如何使有价值的翻译小说能接近大多数中学生,这也是个问题。名著的缩写本似乎是一个办法,然而它常常容易损坏原作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特点而变成普通的故事书。我们认为:在翻译者详细掌握原作的精神的条件下,尽可能避免倒插句、长句,使能合于中国语法特点,该是个好办法。这自然要费更大力气,而且也容易弄得伤害原作的艺术气氛,然而这是值得提倡的。由于这件工作的困难,也许对不同的读者应该有不同的译本和不同的要求,为中学生所准备的译本应该特别强调读起来顺口。
目前出版界某些不合理的情况,也反映在中学生们的意见中。他们主张“审核读物,慎重出版”。这在目前条件下,自然是比较难办的事。但有些事是能够办到却还没有办到的,例如他们指出同样的书用不同的名字出版,显得很乱,象高尔基写的关于列宁的回忆录的文章,就有好几种名称不同的译本。又如有些书虽经本报批评,但出版者仍然在大量销售,如《苏联新儿女英雄传》。再如对有毒的书应该禁售之类。这些情形,一部分关系于出版者的政治责任心和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一部分要依靠出版领导机关更好地进行对出版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指导。积极指导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出版者有信心和有方法把出版工作办好。
下面一个意见很值得注意:“出版新书应有统一领导,使读者可进行系统学习。”出版界和批评界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确是做得太不够。例如,正确编制出来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种学习书目,以及有计划地出版《中学生必读》的学习书籍,都是值得做的。
对于教科书,他们认为一般地内容仍嫌深。这个意见很值得教科书的编辑出版机构注意,目前通用的一些中学教科书,除了某些内容上的不妥外,材料浓缩(如本国史)、文字艰深也是通病。
此外如《历史课本没有历史图》、《教科书出版不及时》,的确都是缺点,应该改进。
他们表示不知道出版了些什么新书,希望新书出版要登广告要有介绍词,书店发行机构应该用各种方式向同学介绍有关青年的书籍。他们希望书店对学校购书应派人分送(特别指明新华书店不送),又指摘书店关门太早。这些意见,一般书店发行工作者均应加以注意,考虑采纳,以满足中学生读者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