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阅读
  • 0回复

景气与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4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景气与改革
  冯昭奎
  围绕1998财政年度的财政预算,日本正展开一场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究竟是以景气优先,还是以改革优先?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日本非改革不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然而,从短期经济景气的观点看,改革措施难免与景气对策发生矛盾。
  景气与改革的矛盾的第一个焦点是财政。从1997年度以来,日本政府出于改革优先的立场和重建财政的需要,采取了提高消费税率、停止减税措施、减少公共投资等一系列措施,总共减少了约12万亿日元的国内需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去年6月拟定的《财政结构改革的推进方案》所设定的目标,即在2003年度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减至3%以下,赤字国债的发行减少到零。
  然而,当前日本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需求不足,此时采取抑制需求的政策,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使经济形势从“缓慢复苏”转为“停滞不前”。去年11月,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使全国上下为之震动,出现了“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也要先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的强烈呼声,终于迫使桥本首相在12月中旬紧急宣布实施2万亿日元的特别减税,同时投入10万亿日元公共资金用于稳定金融系统。这个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财政结构改革的倒退,也意味着日本政府从改革优先的立场上后退。
  从1998年度的财政预算方案来看,日本政府还是没有对景气对策真正重视起来,许多人批评政府依然囿于“重建财政至上主义”,继续抑制公共投资,特别是在减税措施上依然迈小步子,拿不出大手笔。同时,在亚洲发生通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外舆论也在批评日本政府未能采取果断措施阻止自身经济的后退,进而对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发挥应有的作用。
  景气与改革的矛盾的第二个焦点是金融。战后以来日本的金融业长期处在政府的保驾护航之下,未能真正贯彻市场原则,致使金融系统十分脆弱,无法经受国际竞争风浪的考验。为此,日本政府于去年6月提出了号称“金融大爆炸”的改革方案,其宗旨在于通过取消各种金融业务之间的分工限制,实施证券手续费自由化等措施,将金融机构推向与国内外接轨的市场竞争之中。然而,去年出现的一系列金融机构倒闭事件,使政府担心金融不稳定的蔓延会使经济形势更加恶化,于是在今年2月提交国会通过了总共需投入30万亿日元的《存款保险法修改方案》与《金融机能稳定化法案》,其中带有对金融机构的保护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是以导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宗旨的金融大改革的倒退。
  财政结构改革的倒退是相对于已制定的财改方案的倒退,至于这个方案本身是否合理,是否应加以修改,乃至削减财政赤字的目标是否就动不得,发行国债是否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增加负担,是否应将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作为财改的重点等问题,都大有商榷的余地,因此,从财改方案的倒退未必就是真正的“倒退”。金融改革的倒退则是相对于金融国际化这个世界性潮流的倒退,而这个潮流却是不以任何国家和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如果金融大改革明显倒退,将给日本的金融业,乃至整个日本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可以相信,在实施“新外汇法”之后,日本的金融大改革将更加难以逆转。
  总之,财政与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支柱。如果这两个手段都在“改革”的名义下被高高挂起,则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也不利于创造有利于改革进展的良好的经济环境。但是,人们还是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日本的改革不要被严峻的经济形势所压垮、所吓退,因为还是那句话:日本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