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阅读
  • 0回复

巴以和谈僵局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9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以和谈僵局透视
  本报记者 安国章
  近日,以色列内阁批准耶路撒冷扩建计划,使本已步履维艰的中东和平进程雪上加霜。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政府违背奥斯陆协议原则精神的举措反应强烈。中东和平进程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东和平进程的核心是巴以和谈。巴以和谈陷入僵局已逾一年。美国、英国、欧盟、联合国以及有关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多方斡旋,但均未果。因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歧依旧,上月初的伦敦会议不欢而散,后来美国建议的华盛顿会议又因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拒绝与会而胎死腹中。阿以和谈停滞不前的直接导火线是去年2月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动工兴建哈尔霍马犹太人定居点,目前的症结是以色列如何实施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
  根据巴方与以色列前工党政府在“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以军应分三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第一和第二阶段分别于1995年12月和1996年3月底完成,在此期间,以军撤出约旦河西岸40%的土地。第三阶段于1997年9月结束。三个阶段的撤军工作完成后,巴方将控制约旦河西岸85%的土地。但第一阶段撤军结束后,1996年初发生了针对以色列人的袭击事件,以政府以此为由推迟了第二阶段的撤军工作。尽管后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巴以于1997年1月15日草签了希伯伦撤军协议,但因双方在撤军范围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协议成了难以兑现的空文。
  为打破僵局,巴方提出将撤军范围由原定的40%降至30%,但以政府坚持撤军范围不能超过9%。几经周折,美国提出折衷方案,建议以政府在第二阶段撤军中向巴方归还13.1%的西岸领土,同时要求巴方加强对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打击。阿拉法特再次作出让步,表示接受美国的方案,但以色列仍坚持固有立场,未表现出任何松动。巴以和谈深陷泥潭难以启动。
  巴以和谈僵局的症结是撤军比率问题,分歧的差距仅4个百分点。几个百分点的障碍为何迟迟难以逾越,甚至将巴以和谈几乎推进了死胡同?
  据报道,比率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的问题是巴以双方对和谈各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是以色列政府对和谈立场发生了质的变化。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上任后公开表示,本届政府不同于上届政府,并提出“三不”政策,即不准巴勒斯坦建国,不归还戈兰高地,耶路撒冷问题不容谈判,摈弃了巴以和谈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主张以“安全换和平”,并以安全为借口拒绝执行巴以双方签署的有关协议。
  内塔尼亚胡的立场并非仅仅是他个人的政治选择,而是有着深刻的国内政治背景。内塔尼亚胡背后既有全国宗教党、祖国党等势力的坚决支持,许多民众也认为和平进程进行得太快了,这也是在上次大选中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以微弱多数战胜工党的原因。
  巴勒斯坦方面也有自己的考虑。阿拉法特的战略事务顾问哈桑指出,尽管巴勒斯坦希望打破和谈僵局,但对以现政府并不抱任何希望,即使能达成协议,也只能是一个妥协的协议,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哈桑强调,巴勒斯坦需要时间,等待和促进以色列国内和世界形势继续发生变化。巴方目前对和谈工作的重点是竭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期望以色列新政府上台,为最终地位的谈判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做准备。
  作为中东和平进程主要主持国的美国,最近为打破巴以和谈僵局做了一些调停努力,但收效甚微。
  欧盟近年来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主要是因为自和平进程启动以来,欧盟对中东所承担的财政援助高于美国,可又被不公正地排除在和平进程之外,欧盟不甘心充当“只当钱袋不掌权”的角色,对美国独揽中东事务的做法不满。欧盟领导人多次出访中东,意在显示欧盟的独立性,向阿拉伯方面倾斜,以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和威望,力图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今后同阿拉伯世界更多的经济合作打下基础。欧盟的做法得到阿拉伯方面的欢迎,但因以色列在阿以争端问题上与欧盟一直有芥蒂,反对提高欧盟在和谈中的地位,致使欧盟调解难以奏效。
  联合国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唯一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但考虑到中东问题的具体情况,联合国一直无意直接介入,因而作用有限。秘书长安南访问中东时就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在和谈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不作为中东问题的“调解人”,仅仅是要“努力说服有关国家领导人加强合作”。
  巴以和谈困难重重,前景不容乐观。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由于以色列态度强硬,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突破,但和平是大势所趋,巴以和谈车轮将沿着曲折的道路时转时停地运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