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阅读
  • 0回复

千里边防铸雄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4
第12版(副刊)
专栏:

  千里边防铸雄关
  王玉芳
  在云南省四千多公里的边防线上,战斗着一支身着橄榄绿的边防武警部队。他们军旅生命的激流中,最闪光的浪花,便是卫国戍边担负着禁毒、缉私的重任。他们为边贸的繁荣与安定,用自己对人民无比赤诚的忠骨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土地上,垒起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那上面官兵们用热血与青春谱写着一首首壮美的诗篇。
  一
  汽车在滇西南320国道上盘旋着,放眼望去,中缅边境峰峦叠嶂,湍急的江流似一条银带在脚下飘舞,傣家竹楼在弯弯的凤尾竹中时隐时现,繁茂的胶林闪现出一片亚热带的风光。
  时近中午,汽车停在两山对峙的双坡哑口,一排醒目的白房子上风展红旗猎猎。同车《边防武警报》的女编辑罗红告诉我,这就是木康边防检查站。我急忙向山脚望去,各种车辆散落在国道边,有的战士在检查车胎,有的战士在检查证件;战士们对过往的每辆车、每个人、每件行李都一一检查。有两个男战士汗流浃背地在一辆卡车上,一袋袋地搬起,又放好,脸和身上都沾满了粉尘,紧接着他们又爬上了另一辆卡车。战士们说,木康站每天检查过往车两千多辆,人员五千多人。
  云南武警边防总队1978年建立的木康边防检查站,是进出云南德宏边境地区的第一道国门。是瑞丽、畹町、潞西市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多年来这个站的官兵在戍边保国,做好民族工作的同时,肩负起打击毒品走私的重任,被人民誉为“铁门槛”,被毒贩称为“鬼门关”。
  走进连部,迎面墙上挂着这几年木康站缉毒数目表,那逐年上升的阶梯形表条,固然显示着木康站禁毒的赫赫战功,但也让人感到这几年毒品的泛滥和毒贩子的猖獗。傈僳族指导员高绍贵向我介绍说:“这两年毒贩势头来得比往年早,来得也猛。今年5月21日,战士施红祥在一辆从瑞丽开往昆明的卡车上,从装满的龟壳中,检查出用车胎胶皮镶包起的海洛因七万四千五百克,并当场抓获三名毒贩。7月初,值勤战士徐振夷、韦德才在装载芒果干的货车里,发现了海洛因八万六千克……”
  高额利润驱使毒贩铤而走险,想发大财的人藏毒闯关的念头也激活了边防战士的智慧。站里领导经常用“如果我是一名毒贩,我怎样带毒闯关”,来启发战士开动脑筋,使公开缉查更有成效。在木康站每个战士都能讲出一整套的检查手段、缉查经验。各种车辆的藏毒部位;各种藏毒“旅客”的与众不同。如这客人的鞋底好像与众不同,请脱下检查,底子里藏有上百克毒品;这孕妇的动作好像过于利落,请到里面接受检查,果然肚子里不是孩子,是毒品;宁夏的这伙人为什么从瑞丽返回这么快?随着操检动作加快,毒贩原形暴露,人体携毒,每人五十至二百克,共三千多克,三十六个人全部落网。
  即将入军校学习的一等功臣、战士张和平接受采访时说,他去年5月9日中午值勤,从瑞丽运往广东的二十九桶棕麻油中发现九桶有异声,经开盖检查,从七桶油中起获二十三万零二百三十克海洛因,这是全国第三大宗毒品走私案。张和平告诉我,他当时心情真是难以言表。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落泪了,感到这几年兵没白干,虽说也因缉毒立过两次三等功,但是心里一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查到大宗毒品,像别的老兵那样建功立业。看着张和平那兴奋的神情,我不禁想到这里的战士都有着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许就是这种责任感使然,战士们在缉查中决不让一个毒贩溜走。那是6月16日晚10时,一辆客车在接受检查时,有人报信说,距检查站有两公里时,有一位妇女下了车。得到这消息,检查站立刻派出吉普车,载着五名战士急追过去。由于天太黑,战士们追毒贩心太急,车在320国道上,斜飞出八十多米,摔下几米深的稻田里,被村民们发现连背带抬地送进医院,两名男战士做了大手术,十九岁的白族女战士伟齐云盆骨摔裂,望着那张清纯的脸,我的泪水溢满了眼眶:战士们是用青春与热血在守护国门,为的是脚下这片土地不被过多地污染。这里的官兵都坚信一点:我们这里查得多,内地人民就少受害。真理是质朴的,认准了,并经年累月地去实践,去付出,就是一项十分了得的事业了。在没有任何先进检测手段,没有任何先进检查仪器的工作条件下,全凭官兵们肉眼观察,动手翻找,所做的这一切的前提,那就是我们的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木康站的荣誉室里挂满奖状、锦旗。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荣获公安部“缉私、缉毒”先进单位一次,“青年文明号”两次。站上先后有一百九十多人立功受奖,被人们誉为“功臣站”。
  二
  位于滇西南边关的章凤镇与缅甸的边境口岸洋人街紧紧相连。小镇一百九十二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有十五公里的边防线,是傣、景颇、汉、傈僳族等十五个民族的聚居区。小镇边贸活跃,是省级开放口岸,也是陇川经济贸易中心。走在宽阔的街区中,比肩而立的白色小楼,琳琅满目的商家百货,珠光宝气的缅甸妇女……小城充满生机,它昼夜的喧嚣,像一条欢腾的河流,尽情地弹奏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改革开放的辉煌。
  驻守这边关的是仅有十名官兵的云南武警德宏支队章凤边防派出所。他们不但要做好民族工作,还要负责边关的治安、保卫、户籍管理,又要担负边境缉毒、缉私等工作,是一支身兼部队和公安双重职责的基层多功能实体。
  翻开那一本本日志,那一组禁私、缉毒数目表,固然是成绩卓著,然而他们警涯的乐章中,最激越的音符,还是他们为边疆的繁荣、团结与安定做出了成绩。他们为帮助边民禁烟、戒毒,引导边民脱贫致富做出无私的奉献。他们常年奔波在烈日下、风雨中,帮助边民找农技资料,组织农民参加科技训练班,每年投入扶贫资金三千多元,建起四家军民共建单位。他们还跋山涉水,挨村、挨寨地走遍了辖区内八十四个自然村。经过摸底调查,把所有吸毒者都纳入派出所重点人口视线,并通过村干部、治保会采取跟踪管理,分期分批地强制戒毒,近两年就办了六期戒毒班,使一百三十九人戒断了毒,三十六名屡戒屡吸的吸毒者送劳教。在镇派出所接待室里,我见到了滇赛村的傣族农民恩宝由父亲和舅舅带着走进派出所,主动要求戒毒。二十岁的恩宝,个子不高,黝黑的脸膛,泛着蜡黄。他父亲说:“吸了一年毒,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偷出去卖了,一只六百五十块钱买的宝石戒指,卖了二十元,还在外面欠了四万多块钱的债……”
  所里的同志说:这些年边城少数民族生活普遍都好了,房子由过去的单一的竹楼变成现在的青砖黑瓦的小阁楼了,房里也有了电视、洗衣机,可是随着毒品的蔓延迫使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家徒四壁,田没人种,活没人干。特别是一些住在山上的景颇族汉子,从过去吸黑(鸦片)到现在又吸白(海洛因),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危害,屋子里啥都没有,丢进三块石头,竟打不着一样东西。都是毒品害的。
  年轻的所长王彪告诉我:“所里成立了戒毒宣传小组,挨村、挨寨地宣传‘禁毒知识’,还开展了‘安全村寨’、‘文明小区’活动。还安装了二十四小时值班电话。群众这几年发现八十一起贩毒案全部破获,受到地方党委好评,形成警民共建的局面。1994年5月一天,费顺卡村两群众报警,在田埂下发现一包东西,经干警查看是一包二千九百零九克海洛因。南乡村村委积极与派出所配合,查获毒品案三十二起,缴获海洛因二百八十多克,鸦片一百七十八两。全村保持多年无一人吸毒、贩毒,还协助干警侦破刑事案件多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十五万元。这两年全体警员努力创出安全小区三个、安全村寨三十六个。”
  派出所被云南省公安厅、德宏州授予“优秀派出所”荣誉称号。
  木康检查站、章凤派出所像两把利剑插在滇西南通道上,是毒枭、走私贩的克星,也是人民的福星。在云南省曲曲折折的边境线上,有数不清的边防检查站、边防派出所,更有数以万计的武警边防战士和公安警察。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起一道道全面禁毒、缉私的壁垒雄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