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7阅读
  • 0回复

怀念文化战士张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5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

  怀念文化战士张曙
  光未然
  今年秋冬,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我国新音乐运动先驱者之一张曙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为国殉难六十周年。我国音乐界文化界同志们,怀着痛惜的心情纪念这位多才的、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文化战士。
  我和张曙相识于1937年5月的上海救亡运动热潮中。那时由我作词、由阎述诗作曲的救亡歌曲《五月的鲜花》从北平流传到上海,冼星海、张曙同志在远郊大场陶行知主办的山海工学团广场上教唱这支歌曲。市内由青年学生、店员、工人组成的歌咏队、读书会等救亡团体成员数十人远足而来,聚集在广场上。星海、张曙轮流登上方桌,一遍一遍地反复教唱《五月的鲜花》。那时在蒋管区,呼喊抗日是有罪的。在广场周围反动军警监视下,大家越唱越有劲。这不只是歌唱,也是呐喊,是抗议。我也在群众中大声歌唱,眼见两位音乐家汗流满面地反复指挥着,深受感动。那时我从武汉逃亡上海不久,用的是个化名,很少人知道我的真名和笔名。在这个广场歌咏会中间休息时,山海工学团教师、诗人李雷同志径自说出了我是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光未然。我受到意外的热烈欢迎。就在这个热情的场合,我结识了慕名已久的冼星海和张曙。
  那时我们都年轻。我二十三岁,张曙比我大四岁,星海比我大八岁,也刚过三十。他俩和田汉合作的几支名曲,通过舞台、银幕和电台的传播,已为广大青年所共赏。我很高兴能结识这两位艺术上的兄长。我们一见如故。歌咏会的第二天起,我们在星海家几次聚谈,谈时局,谈文艺,谈各自的处境和抱负。我和这两位作曲家开始了艺术上的合作。我和张曙合作的歌曲是《在绿星旗下》。这是应世界语学会要求所写的会歌,主题是以斗争求得自由与和平。这首歌在“文革”中受到批判,罪名是“宣扬和平主义”。由于曲调那么热情而宛转动听,我国很多世界语者(ASPERANTISTO)和青年朋友们还是喜欢歌唱它。
  “七七”、“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我们先后离开上海。1938年4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我和星海、张曙相聚于武汉,都被安排到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艺术处(处长田汉)戏音科(科长洪深)工作,又同住在武昌昙花林第三厅后楼一间寝室里。我和星海、张曙朝夕相处将近半年,却也只能朝夕相处。我们很少坐办公室。张曙同星海一样,每天兴致勃勃地到武汉三镇各团队教唱新歌,我要过江参加文化界艺术界各种集会,往往夜晚临睡前才得交谈一阵。记得张曙的得意之作,有根据老舍新词创作的民歌风味的女声独唱曲《丈夫去当兵》,深受群众喜爱。他有民歌和戏曲音乐功底,写来得心应手,哼来悦耳动心。在他就近指导下,我也能从容哼唱了。
  1938年9、10月间,我和星海、张曙先后离开武汉。我去西北战地。星海到延安,张曙经长沙等地到了当时的文化重镇桂林,坚持在大后方的革命文化阵地上。这年12月下旬,几乎是我在晋西游击区山沟堕马折臂的同时,张曙同志在桂林遭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中牺牲!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惨死得太早,他还不满三十岁啊!噩耗传到战地,我和战友们放声痛哭!在那些年月,多少革命的、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多少仁人志士牺牲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英灵,激励今天和今后的文艺战士和青年志士发愤图强,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事业,并且唱出新世纪的壮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