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生产有基地 销售有市场 流通有渠道 山东蔬菜种植居全国首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26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生产有基地 销售有市场 流通有渠道
  山东蔬菜种植居全国首位
  编辑点评 这篇报道写出了山东发展“蔬菜经济”的气势。山东农村种菜,不仅有规模,而且有市场;不仅有生产,而且有流通。这就给人一个启示:千百万农民的实践是伟大创造力的源泉。有些地方的特色经济为什么总发展不起来?重要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科学技术的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里的关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引导农民走集约经济之路。这篇文章做好了,特色经济就会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本报讯 记者贾建舟报道:山东70年代是“要发家,种棉花”;80年代“要想富,种果树”;90年代“富得快,种蔬菜”——这些不同年代的民谚,真实地记录了山东农民迈向小康之路的轨迹。山东的“菜篮子工程”,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今天已呈现出生产有基地、销售有市场、流通有渠道的兴旺景象。去年,山东蔬菜种植面积2348万亩,总收入520多亿元,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销往省外的蔬菜占总产量的70%,占全国流通量的20%。
  如今,齐鲁大地的蔬菜生产,显示出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宏大气势。全省各类冬暖型蔬菜大棚已有17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40%,冬春蔬菜的面积和产值分别占全年的60%以上和70%以上。
  山东各地在发展蔬菜种植业中,形成了一个发育健全的蔬菜市场营销网络,成龙配套的加工体系,四通八达的流通渠道。目前,全省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已有上千家,形成了以莱阳为主的鲁东蔬菜加工区,以安丘为主的鲁中蔬菜加工区,以苍山为主的鲁南蔬菜加工区,以菏泽为主的鲁西蔬菜加工区,年加工出口能力达100万吨,创汇4亿多美元。与此同时,全省建成蔬菜批发市场500多处,其中有7处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流通大军发展到上百万人,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三种流通模式,即以寿光为代表的集散型流通模式,以苍山为代表的运销型流通模式,以金乡为代表的批发、加工、保鲜综合型流通模式。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连续几年交易量高达260万吨,年交易额28亿多元。这个市继1995年6月开通至北京的公路“绿色通道”之后,去年又开通了至湛江的铁路“绿色通道”。苍山县年产蔬菜230万吨,其中65%由本地农民直接运到南方市场销售。由10万人组成的运销大军把经营链贯穿产销两地,形成了收购、保鲜、包装、配车、押运、销售分工分业的崭新格局,出现了一人种菜三人卖菜的产销形势。全国最大的大蒜批发市场——金乡县蔬菜批发市场,在东西长5公里的路两旁,设有800多个经营摊位,常驻800多家购销公司。市场两侧还建立65家冷藏和加工企业,年加工保鲜能力达13万吨,构成了一处集批发、加工、保鲜为一体的综合流通市场。
  山东菜农把加大科技含量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狠抓成果转化率、普及到位率、科技贡献率,加快了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的应用步伐。近10年来,全省先后培育审定蔬菜品种225个,引进国外、省外品种80多个,良种覆盖率高达98%。全省蔬菜科技示范园发展到340处,占地14万亩。棚型改造则呈现出更新换代之势,其中无立柱高标准大棚由去年的几十亩猛增到上万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