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振兴国企有良将——记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万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09
第1版(要闻)
专栏:

  振兴国企有良将
  ——记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万才
  本报记者李安达张玉来
  在吉林市郊一个叫新九站的小镇,南来北往的参观者无不叹服:当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患上市场经济“不适应症”的时候,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却创造了“艰苦奋斗十三载,固定资产增百倍,人均收入翻十番”的业绩,冲入全国500强企业。今年1至5月又创造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0%以上的佳绩。人们赞叹这家企业的好队伍、好机制、好产品,更钦敬这家企业的好班子、好带头人,称赞将优秀共产党员高贵品质与现代企业家必备素质集于一身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万才是振兴国企难得的将才。
  “只有抓住今天的机遇,才能赢得明天的发展”。他带领公司员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当市场经济大潮乍起之时,傅万才便有了新的发展观。他意识到,从此以后,再依靠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上大项目已经没有可能了。要扩大化纤产量,扩大企业规模,改造落后陈旧的设备,只有依靠自身条件,走自我滚动发展之路。吉林化纤公司在60年代投产时,年产化纤仅3400吨。到80年代末,经过几次扩建改造,逐步形成了万吨化纤的生产能力,在全国化纤行业中的规模能力仅列第22位,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弟弟”。
  1992年,几经调研论证,一个加快企业发展的决策诞生了:上900吨长丝技改项目。谁料项目即将上马之际,市场上长丝陡然滞销,连降价都卖不动了。许多人思想发生了波动,有人犹豫不决,有人表示反对,上级领导也为之担心了。一时间,项目暂时不上,等市场好转再上的主张占了上风。
  在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关头,傅万才力排众议,说道:“粘胶长丝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许多发达国家不愿干;同时它又是投资大、环保要求高、技术性强的产品,一些发展中国家想搞也搞不了。市场需求有起有落,别看现在的产品暂时滞销,用不了多长时间,粘胶长丝又会成为畅销产品。现在上这个项目,正是一次好的机遇!假如等到市场形势好了,大家都上时你再上,竞争对手增加,就会失去难得的机遇!”公司上下终于形成了共识和合力。全体员工集资700万元,项目很快上马。正如傅万才所料,当设备还在安装时,市场需求已开始发生变化,长丝由滞销变为畅销。到项目建成投产时,长丝的价格已由每吨2.15万元上涨到4.2万元。
  仅仅过了一年,傅万才又提出,把“九五”计划要上的1.5万吨短纤维移地改造项目提前4年来实施,使企业的竞争力再提高一步。当时,傅万才和吉化职工面对的也是令众多国企同样颇感头痛的问题:基建材料暴涨,资金严重短缺。最关键的日子,每天要100多万元才能应付工程的进展。自筹、拆借、集资、求贷,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仍无法摆脱眼前的困境。傅万才果断提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决不能退却,必须主动出击!”公司利用企业改成股份制这一机遇,面向社会定向募集资金6834万元,用于这项技术改造。
  傅万才在吉林化纤公司当厂长、经理14年,技改项目上了10个,上一个,成一个,盈一个,无一失误!到1996年,公司粘胶短纤的年产量已由1万吨增加到3.5万吨,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粘胶长丝年产量达1.4万吨,名列全国第二、世界第八位,企业真正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名牌产品来自一流管理”。他带领职工苦练内功,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在市场竞争中,吉林化纤公司外部环境并不占优势。从行业看,纺织行业不景气,效益普遍滑坡;从地理位置看,地处东北内地,与沿海城市企业比,运输和能源消耗都明显不利。然而傅万才却坚持认为,“只要努力创造自己的小气候,同样可以克服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依靠苦练内功,实行科学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走出了一条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公司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并以此为切入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近年来,全国已不再搞企业升级,但公司却自加压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继续开展企业管理的内部升级,而且还明确规定,企管部门高出其他科室半格。从80年代末期,公司即坚持不懈地从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从厂长到工人,覆盖全厂各个层面的60项1471个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使全体员工一切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了“行为准则”。
  反映老傅从严治厂决心的一段话早已刻进每位职工的心灵:“在吉林化纤,规章制度就是厂规厂法,谁也违反不得;它就是高压线,谁也触摸不得。不论是谁,以身试法必受制裁!”一次,有位厂级领导的“千金”,上班时趴在桌上打瞌睡,造成纺丝落锭980个。事故发生后,不仅这位女工没有悔意,而且还有不少人帮助说情。傅万才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脸一沉:“开除厂籍,留厂察看一年!”犹如一块巨石投进平静的池水,在广大职工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名工段长,因病假期间赌博被开除了厂籍。有人为此感到惋惜,说他精通高压、氩弧焊接技术,是全厂大拿,而且一直表现不错,应该给点照顾。可老傅坚定地说:“在化纤厂,你就是有造原子弹的能耐,违反纪律也一视同仁!”
  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使吉林化纤人认准了一个理:管理出效益。近两年公司又开展学邯钢活动,用成本倒算法把指标细化,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直到每个员工头上。过去是质量一票否决,现在又加上了成本否决。记者在公司采访,听不少职工说:“以前感受不到市场压力,现在市场就在眼前。过去,每逢产品降价,只有老总睡不着觉,现在我们也都睡不香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吉林化纤荣获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称号,公司产品也在全国纺织行业第一家通过了国际、国内质量认证,并取得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质量认证。产品已经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马来西亚、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的“白山牌”产品已名扬国内外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战实质也是一种激烈战斗。他身先士卒,以身示范,培育了“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吉林化纤公司14年来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傅万才以身先士卒的榜样力量,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带领万名职工不懈拼搏,形成的“开拓求实,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1995年6月的一天,阴风怒号,暴雨如注。顷刻间,江水上涨,洪水漫卷着涌入部分车间,迫使生产全线停机。傅万才第一个闯入茫茫大雨之中,指挥抢险战斗。此时,厂区已是一片汪洋,怎样才能尽快把水排掉?全体干部职工都在急切地思索着。这时只见老傅站在没膝深的水里,指着脚下说:“这里就是马葫芦盖儿,赶快把它掀起来!”身边的工人伸手一摸,丁点不差!掀起马葫芦盖儿,大水迅速退去。人们感叹老傅的指挥若定,赞叹他对企业的了如指掌,更对他身先士卒的精神充满了敬意。雨还在不停地下,办公室工作人员拿来一套雨衣、雨靴让他换上。他坚决不穿,硬是与工人们一样,在水里泡了3个多小时。当大水退却后,人们才发现年近六旬的总经理的腿已肿得老粗,连行走都非常困难了。
  傅万才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企业,奉献给了职工。公司总经理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犹如无声的命令、高擎的旗帜,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激励着、感染着每位职工,使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2950吨长丝工程上马时,由于受施工环境限制,机动车辆无法进入。而126台纺丝机每台都得装一个火车皮,部件总重达3000多吨。然而吉林化纤工人硬是踩着泥泞的土地,靠“人拉肩扛”,一点一点运进了车间。承担冷却电子秤和冷却皮带安装任务的长丝车间工人郭金生,这时正患痔疮破裂,裤子都被鲜血染红了。他强忍着病痛,不能坐,就跪着干,趴着干,一直坚持到设备安装完成,才去医院接受手术。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不要命地干,他说:“这是关系到全公司的大项目,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为公司多创经济效益!”
  在6万吨腈纶建设工程会战中,全公司干部职工以傅万才为榜样,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总计义务献工达140200个。腈纶纺丝三台打包机安装,外国专家断言至少要两个半月,而化纤人仅用18天就拿了下来。工人们吃住在安装现场,有的连续一周不回家,有的两天两夜不合眼。在施工现场的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中国工人好样的!”(附图片)
  图为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董事长傅万才(左二)在后纺练二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新华社记者蒋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