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波涛之下建奇功——记中央军委命名的海军“英雄救捞中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波涛之下建奇功
  ——记中央军委命名的海军“英雄救捞中队”
  新华社记者张钊本报记者吴亚明
  7月初,山东省东营市黄河险工地段,一面中央军委授予的“英雄救捞中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江泽民主席刚刚视察过的“丁字路”河段、胜利乡河段、麻湾河段,身穿几十公斤重型潜水服的官兵们连续下潜28人次,水下作业18.5小时,查出闸门渗水5处,大堤险情2处。当地黄河管理局负责人激动地说,海军潜水员真是急人民所急,为黄河抗洪立了头功!
  急人民所急,排除万难抢险救生,是这支英雄部队肩负的神圣使命。自1958年,中队组建之初就参加了我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沉没原因的调查,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40年间,他们南征北战,在东至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西到新疆的和硕,北至牡丹江口,南到海南岛的广阔地域,先后完成各种抢险任务1300余次,援救遇难船只140多艘,抢救遇险群众1500多人,为国家、军队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亿元,成为饮誉中外的“水下尖兵”。
  1985年秋,山西晋城朝阳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汹涌的洪水淹没了矿井内4米高的主巷道,22名矿工在水下生死不明。英雄救捞中队官兵领命出征,紧急支援。潜水工程师杨志林第一个潜入地下。
  “当时,矿井里煤层还在不断崩落,砸得头盔铛铛作响,脑袋都被震得晕晕的。”虽然时隔十余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杨志林仍然记忆犹新。“最可怕的是,坍塌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把人永远埋在地下。”可杨志林无法顾及这些,矿工们未曾熄灭的生命之火是他前进的动力。杨志林拖着沉重的负荷和供气管,在水下匍匐前进,他不断搬开挡路的圆木、矿车,180米的道路足足用了两个小时。他累得筋疲力尽,四肢抽搐。等到战友用信号绳把他拉回地面,他已双目紧闭,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紧跟着杨志林,战士廖国强将井下的生命之路延伸到250米远。一丝微弱的亮光映入廖国强的眼睛。“井下还有活人!”他激动地大声呼喊出来。
  为突破体力的极限,他们打破常规,破天荒地采用接力潜水的方法,每次派出两名潜水员协同下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终于在第九天,他们找到偎依在井下的15名矿工。
  正是这种大无畏的气概、百折不挠的精神,铸造了“英雄救捞中队”的队魂。在台湾海峡,他们曾冒着炸药随时被海水压力引爆的危险,突破水下60米的空气潜水极限,成功地炸断日本沉船“阿波丸”号的主桅,使这次历时四年、为世界关注的打捞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在四川省沱江的激流中,他们成功地打捞起溅落水中的卫星试验数据舱,使国家尖端科研免受损失……
  天津航道局的技工张书通,至今无法忘记他被困在水下的五天五夜。“是英雄的海军潜水员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那次海难发生在1990年6月。当时张书通乘坐的“津航浚102”号大型挖泥船因与一艘货轮相撞,倒扣着沉入23米深的海底。正在舱内休息的张书通幸运地爬到船舱顶部的气垫层。
  为找到张书通,潜水员们历尽曲折。近万吨的大船,像座结构复杂的楼房,舱室密布,廊道纵横,由于大船翻了个底朝天,许多原有的结构根本改变,更增加了寻找搜索的难度。在幽深的海底,潜水员只能借助化学冷光管流萤般微弱的灯光摸索前进。
  连续五天,接连不断地逐个舱室地彻底搜索,潜水员任海明终于找到了张书通栖身的舱室。“他们给我送来慰问信,送来吃的喝的,还有书报杂志。他们还安装了水下电话。我激动极了,抽泣着告诉妻子,我还活着。”张书通说。
  然而,怎样把张书通安全顺利地救出来呢?有人提出用电焊切割方法,可谁也说不清,究竟要割裂几层船板,况且,一旦引起气垫层进水,一切努力都将白费,张书通性命难保。
  “只有一个办法,给张书通送去一套潜水装具,让他穿上,领他出来。”踌躇不决之际,老潜水员汤东征一语定乾坤。这位7枚军功章的获得者、一等功臣、三项全国潜水纪录的保持者披上“战袍”,潜入大海深处。张书通终于告别五天五夜的水下生活,一步步被领着走向新生。
  水下探摸“中山舰”,更加使“英雄救捞中队”的美名举国称颂。
  1994年3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打捞“中山舰”工程正式启动。确定“中山舰”沉没位置的重任落在英雄的潜水员身上。
  长江河道,流大沙多。潜在水下,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双手触摸。半个月内,粗粝锈蚀的舰体把潜水员的双手磨得鲜血淋漓。4月3日,潜水小分队队长安树余再次下潜,在墙一般高大的舰壁上忽然触到一小块光滑的铜面。他顺势摸下,铜面不断延伸,终于连结成一个乒乓球拍大小的“中”字。随后,他按照当时从右往左的书写习惯,又摸出“山”字。“‘中山’!我摸到了‘中山舰’!”他激动地用水下电话呼喊起来。“中山舰”找到了!这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哪里有灾害和危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爱心无限情无限,生死关头见忠诚……”深情、激昂的《英雄救捞中队队歌》,抒发着潜水员们的大无畏气概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