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阅读
  • 0回复

驳李登辉的“两国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10
第1版(要闻)
专栏:

  驳李登辉的“两国论”
  观察家
  一、分裂祖国反动政治图谋的大暴露
  李登辉经过精心谋划,于今年7月9日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7月27日,他又跑出来解释说,由于“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定位过于模糊”,所以他要把两岸关系的“实质内涵”定为“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所谓“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也罢,所谓“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也罢,所谓“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也罢,这三种说法在李登辉的心目中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就是彻底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国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他坚持分裂祖国、抗拒祖国统一、推进“台湾独立”的政治本质的大暴露。
  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他的一伙亲信和追随者出来帮腔,称“两国论”的公然宣示“是个重大政策变化,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新的形势”。7月30日台湾海基会发表“谈话稿”,8月1日“陆委会”又发表“说明书”,继续大肆鼓吹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据透露,李登辉还想在他卸任“总统”之前进一步提出“实质的、长期的政策构想”。显然,李登辉是不肯悬崖勒马了,他是铁了心要沿着分裂祖国的危险道路走到底的。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第二天,一向主张“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民进党头面人物陈水扁立即拍手叫好,说“这与我们的主张接近”,是李登辉“送给民进党的一个大礼物”。“李”唱“陈”和,弹冠相庆!李登辉已经从包庇纵容岛内“台独”势力,走到了同这股势力公开合流。
  李登辉迫不及待地抛出“两国论”,是有其险恶的政治图谋的。
  一是企图从根本上破坏两岸接触、对话、谈判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些年来,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气氛有所改善,人员往来和经济交往有所发展。两岸民间团体的对话保持了良好的势头,要求及早进行政治谈判的呼声日益强烈。按原定计划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将于今年秋天访问台湾。但是,李登辉不愿意看见两岸关系的这种发展态势,尤其不愿意看见两岸政治对话和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公开向一个中国原则挑战,目的就是企图将两岸对话的机制置于他划定的“国与国的关系”的框架之中,从根本上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是企图影响和操纵台湾当局今后的政治走向。明年台湾要举行所谓“大选”,李登辉下台在即。据台湾报刊分析,李登辉在“大选”前提出“两国论”,其动机之一就是蓄意把他的“台湾独立”的政治设计延续到“后李登辉时代”,造成分裂的既成事实,使未来的台湾当权者不得逾越。
  三是企图抵制“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这一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正确方针,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12月澳门又将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人心。李登辉惶惶不可终日,妄图用“两国论”抵制“一国两制”,阻挡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前进步伐。
  四是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挟外力推行“台独”。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悍然发动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武装侵略,使国际上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受到鼓舞。他们还公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的无比愤慨,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又出现一股新的反华浪潮。在这种国际大气候下,李登辉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为有机可乘,于是有恃无恐地向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发难,企图混水摸鱼,以求一逞,在分裂祖国的危险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从遮遮掩掩到和盘托出
  几年前,李登辉故弄玄虚地说:“我当总统头两年里,延续的是前总统蒋经国的政策,之后,也许是上帝在引导我……”请读者注意,这个“上帝”,不在“天国”,也不在别的地方,而在台湾当局,正是这个登上所谓“总统”宝座的李登辉不想按照“前总统”的政策办事了,他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引导”自己向着分裂中国的道路走去。人们只要回顾一下李登辉十多年来的种种言行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他惯于玩弄两面手法,不断变换说词,遮遮掩掩,反复无常,但万变不离其宗,他决意背弃其前任的“一个中国”政策,妄图把台湾一步步地从祖国分裂出去的诡计已暴露无遗。
  李登辉上台初期,从1988年到1990年期间,由于他的地位未稳,表面上还要暂时延续一下前任“一个中国”的立场,但即使在这个时期,人们也不难察见他搞“两个中国”的真实意图。1988年2月他就任“总统”后称:“我们中华民国的国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到1990年5月,李登辉还表示:“台湾和大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中国人同为血脉相连的同胞。”但他在1990年的另一次讲话中却抛出了所谓“一国两府论”,把中央政府同台湾岛上的地方当局并列起来,说什么“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是现实”,“愿意同中共进行政府对政府的对话”。
  1991年台湾当局“修宪”和公布《国统纲领》以后,李登辉公然提出:“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国家”,“必须承认台湾是一个对等的政治实体”。1993年2月,在民进党五全大会通过“台湾独立”条款后,李登辉竟然向民进党头面人物表白:“我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始终没有”吗?你看他说得多么斩钉截铁,他把自己在这以前讲过的“一个中国”的话完全赖掉了。同年4月,李登辉在“国大”开幕时又荒谬地宣称:“我们必须认识中国仍处于分裂的事实。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共当局在大陆,分别行使有效的管辖权。”这就是说,李登辉把两岸关系从所谓“一国两府”又进而变为“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的关系。
  1994年3月,李登辉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作了一次长达数小时的吐露真情的对谈。在对谈中,他不仅根本不把台湾看作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宣称在他的“词典”里连“‘中国’这个词也是模糊不清的”,说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台湾必须是台湾人的东西”。他把两岸的统一称之为“奇怪的梦”。李登辉简直被这个令他诅咒的“奇怪的梦”搅得昏头昏脑,他不仅忘了自己是“模糊不清”的“中国”人,大概也忘了自己还是建立“外来政权”的国民党的总裁。他把自己比喻为圣经“出埃及记”中的那个“摩西”,发誓要率领台湾人“出埃及”,也就是“出中国”,创立一个新国家。
  1994年4月李登辉又公开声称:“现阶段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我们应当尽量忘掉一个中国、两个中国这种字眼……”同年7月,台湾当局公布《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认为“在中国尚未达成最后的统一以前,两岸既处于分治局面,理应各自有平等参与国际社会的权利”;“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双方既不属于国与国间的关系,也有别于一般单纯的国内事务。”这里,李登辉为掩人耳目,采用了既非国际也非国内的模糊表述,对外仍用“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来定位两岸关系,在政策宣示上则表示“中华民国”主权及于全中国,治权仅及台、澎、金、马。《说明书》对“对等政治实体”的解释是:“所谓‘政治实体’一词含义相当广泛,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或一个政治组织。”在这一时期,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是在“创造性模糊”遮掩下,搞所谓“隐性台独”。
  1995年4月,李登辉又正式抛出所谓“分裂分治论”,就是用“一个分裂、分治的国家”代替一个中国。他在“国统会”上发表谈话说:“台湾与大陆分别由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治理,形成了海峡两岸分裂、分治的局面”。1996年5月,李登辉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又说:“我们应当了解中国是一个分裂、分治的国家”,“如有‘一个中国’,我们认为是统一以后才有一个中国,没有统一,这里就没有这种所谓的‘一个中国’”。
  除了在言论上鼓吹“台独”,李登辉还力图通过非法的“修宪”建立与“两个中国”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强调他这个“总统”是“名正言顺”的,要对“台湾人的总统”权限进行法律定位。同时以“宪政体制改革”为幌子,策划“废省”或“冻省”,改变台湾省的行政建制,实际上要在政治体制上和法律上改变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的事实,最终达到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联系的目的。
  在国际上,李登辉上台后把台湾当局过去搞的“弹性外交”更名为“务实外交”,提出要“拓展生存空间”,大搞所谓“银弹外交”、“度假外交”、“元首外交”等等,力图使台湾获得“独立国际人格”和“实质独立”。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把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活动推到高峰。他在康乃尔大学发表演讲,大肆宣扬“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这是李登辉跑到美国向国际社会发表的一篇分裂祖国的反动宣言。
  李登辉上台后,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图谋,还不断调整台湾的军事战略,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步伐,大量从美国等西方国家购买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的一项报告估计,从1994年至1998年,台湾武器进口总价值达133.11亿美元,居全球之首。实际上台湾进口武器的总价值远不止此数。直到前几天,美国又宣布卖给台湾5.5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台湾当局还频繁举行各类军事演习,并谋求加入美国主导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极力与祖国大陆进行军事对抗。
  到了1999年5月,李登辉在他出版的新书《台湾的主张》中,居心叵测地把中国划分为台湾、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七个区域。据在日本东京出版的一家中文日报透露,此书是李登辉口述,由一个日本人捉刀代笔的,是“两国论”的最初蓝本。书中提出的臭名昭著的“七块论”,显然是为了呼应西方反华势力的“分化”“西化”中国的政治图谋的。书中写道:“‘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具有国家的主体性,也保持了主权独立”,当务之急“是将‘中华民国在台湾’或‘台湾的中华民国’实质化”。李登辉还表示:“希望在卸任总统职务之前,能集国际法学者之力,就台湾的国家定位问题,提出更完整的解释。”两个月以后,李登辉认为他分裂祖国的“法理根据”和政治纲领已准备就绪,于是就明目张胆地抛出了“两国论”。
  大量事实表明,李登辉上台以后,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曾表示“坚决主张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并标榜自己讲了“130多次反台独”。但他骨子里一直是搞“两个中国”的。为了分裂中国,他真是到了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地步。十多年中,你们看他炮制出了多少妙论:一会儿“一国两府论”,一会儿“两个政治实体论”,一会儿“出埃及论”,一会儿“分裂分治论”,一会儿“七块论”,直到最后他把两岸关系“定位”于“两国论”。李登辉何以要如此“竹竿随身、逢场作戏”,如此闪烁其词、吞吞吐吐呢?自然是有他不便宣示之“苦衷”的。因为历来干分裂祖国的勾当,都是见不得人的,都是不得人心的。李登辉深知,要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这是他的前任们都未曾干的,他再斗起胆子来干,也必定会受到国民党内和台湾岛内反对“台独”力量的抵制,必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怒斥和反对,在国际上也得不到多少支持。那么,这次他为什么又明目张胆地抛出他的真实政治主张“两国论”呢?这是因为他下台在即,时日不多,只有孤注一掷了,即使在国人中留下千古骂名,他也顾不得了,而且他自以为已经找到“两国论”的历史和法理上的所谓“根据”,自以为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他推进“台独”也有利,所以急不可耐地就把“两国论”和盘托出了。
  三、“两国论”与历史事实相悖,于法理不容
  李登辉在这次抛出“两国论”之前,曾授意他的“智囊”们谋划于密室,进行了两年多的所谓“研究”。据台湾报刊披露,他们“深入研究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认为这两个宣言对台湾的国际地位是有利的”,“可用来破解中共设下的国际迷障,证明台湾所属以及中华民国的存在”;并说李登辉“就是想用国际上的宣言或条约,回到历史来证明中华民国的正统,以及国祚的延续并未中断,同时证明台湾属于中华民国的事实”,从而“向世人声明中国目前确实是处于分治的状态,绝非中共所陈述的‘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述论点归纳起来,一是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证明”中华民国的“正统”,“证明”中华民国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二是说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统治过台湾,台湾属于中华民国而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李登辉及其一小撮追随者们的这些论点,纯属自欺欺人,它既与历史事实相悖,又于国际法原理不容。
  第一,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和确认,日本应将台湾“归还给中华民国”,这的确是事实,因为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中央政府。但这并不能证明中华民国因为当时是“正统的”而以后就不可被推翻,更不能证明“中华民国国祚的延续并未中断”、“中华民国”至今依然存在。李登辉在这里回避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便已灭亡,原来“中华民国”所拥有的领土、主权等,已全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继承,当然包括台、澎、金、马在内。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于1912年创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进步。“中华民国”政府曾对外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但是,由于军阀混战,特别是1927年蒋介石集团背叛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以后,“中华民国”不但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而且使中国人民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1949年宣告了“中华民国”的终结,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取代了被推翻的“中华民国”而行使中国的国家主权。
  中华民国政府是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它打破了清王朝的“正统”,成为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1949年中国人民又打破了中华民国的“正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蒋介石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跑到了台湾并得到了外部势力的支持,中国人民至今尚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是,这一事实并不能作为台湾是所谓“主权独立国家”的根据。按照国际法的“有效统治”原则,一个国家的新政府成立时,只要它能够有效地对该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行使着主权,该政府就可以被国际上所承认。国际社会正是根据这一“有效统治”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当局只不过是盘踞在中国境内若干岛屿上的旧政府的残余势力。怎么能说“中华民国”至今仍然存在,台湾还属于那个早已不存在的“中华民国”呢?这种历史和国际常识上的大笑话,只有分裂成性的李登辉及其一伙追随者们才制造得出来。
  第二,根据国际法原理,国家与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是国际法主体,而政府是国家的代表。一个国家的旧政府一旦被推翻,它便无权代表这个国家,而只能由新政府取而代之。这种政府的更迭,在国际法中属于“政府的承认”问题,而丝毫不改变这个国家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这个国家的全部领土、主权都应由新政府所继承。这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常识。因此,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将“诸如满洲、台湾、澎湖等日本国从中国窃取的一切地区归还给中华民国”,其确切含意是日本应将它侵占的台湾等地区归还给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所代表的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并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后,台湾自然也就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在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在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进一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规定:“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尊重和理解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包括美日两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纷纷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李登辉不顾国际法的基本常识,回避重大的历史事实,又无视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承认,企图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中华民国”签署的国际文件,来证明“中华民国”依然存在,“台湾属于中华民国”。这种痴人说梦式的闹剧,除了从反面教育所有的中国人,除了彻底暴露李登辉的分裂面目,不会有任何其他作用。
  第三,台湾是中国神圣的固有领土,而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一点从来就不以由谁占领台湾所决定或改变。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三国时期的孙权曾派人赴台开拓。公元12世纪中叶,中国南宋政府派兵驻守澎湖,并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中国元朝也曾派兵赴台,并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台湾”的名称,就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根据台南原“大湾”港的谐音演化而来的。1642年荷兰殖民主义者霸占并统治台湾20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中国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于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省割让给日本。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50年。但这都没有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事实。怎么能够说1949年在中国内战中失败和被推翻的国民党政府的残余势力逃到台湾,占据了台、澎、金、马,就使台湾变成了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呢?
  第四,李登辉说1991年台湾“修宪”后,已将“宪法”的地域效力限缩在台湾,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统治权的合法性,从而将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种说法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根据国际公认的宪法学原理,宪法是关于“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制度,建立、管理或治理政府的规则的总合”,是“包含治理国家的指导原则的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有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才具有制定宪法的资格,而一个国家的地区则无权制定宪法。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地区,根本不具有制定宪法的资格,更谈不上通过所谓“修宪”来给两岸关系“定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发动大规模反人民内战的同时,曾于1946年11月召开所谓“国大”,通过了一个《中华民国宪法》。但到了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号角宣告“中华民国”的灭亡,《中华民国宪法》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废除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社会常识,李登辉也不懂吗?但分裂祖国的反动本性使他就是如此的利令智昏!李登辉叫嚷要通过台湾的“修宪”来给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进行所谓“定位”,而且要使“两国论”成为台湾人必须遵守的法律。这是完全非法的和无效的。李登辉的这种倒行逆施的政治笑柄,必然要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唾弃的。
  第五,台湾当局还透露,李登辉在同“德国之声”记者谈话中,把他的“两国论”公之于世,还有一番政治寓意,就是想要仿效“两个德国”的模式。然而,这种算盘又打错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同当年两个德国的关系,是根本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在1945年已归还中国。台湾同祖国大陆的分离,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盘踞在台湾省的旧政府残余势力根本不能代表中国。联合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已将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驱逐出去了。因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关系是中央政府同一个省的关系,两岸的统一纯属中国的内部事务。德国的情况则不同。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苏美英法四国根据《雅尔塔协议》分区占领了德国。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为西德,苏联占领区则建立了东德。东西德相互承认,并于1973年9月同时加入联合国,从而形成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一个完整的德国被分割为两个德国,是纳粹德国对外侵略失败的结果,也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李登辉却硬要搬来仿效,以为可以借此作为他搞“两个中国”的一个依据,这除了贻笑于世,他还能得到什么呢?岂不可叹也夫!
  四、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国家的统一始终是主流。历史经验证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乃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孙中山先生说得好:“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文明能作为一个国家保存下来”。他曾尖锐地指出:“赞成统一是我友,反对统一是吾敌。”中国人民一向对一切背叛和分裂祖国、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径深恶痛绝,视为“人神所共嫉,天地所不容”。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国论”,妄图分裂祖国,这充分表明他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绊脚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严重障碍。
  李登辉所以走上分裂祖国、背叛民族的可耻道路,绝不是偶然的。人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他一生的政治轨迹,就不难看到他走到今天这种政治结局,是有其顽固的思想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的。他祖籍福建,生于当时处于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从小受日本殖民统治的“皇民化”教育。他曾津津乐道地说:“22岁以前是日本人”。他身为一个中国人,却没有一颗中国心。他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又背叛了中国共产党;他加入了国民党,又从根本上背叛了孙中山,也背叛了国民党中一切爱国的人士;他在所谓“总统”任期内的所作所为,完全背叛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李登辉惯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一直靠政治投机、政治赌博过日子。他最终堕落成为分裂祖国的最大头目,自己把自己牢牢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人民正面临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任务。台湾同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已经50年了,全国各族人民绝不会允许让这种不正常状态长期拖延下去。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维护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李登辉分裂祖国的阴谋是绝不可能得逞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螳臂当车,蚍蜉撼树,这种笑话自古以来未曾绝种。李登辉今日又要重弹这类笑话,无非是在这种“笑林”中又增加一个新的可耻角色。他的一切分裂诡计都不可能阻挡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车轮,而只能是自取灭亡。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不仅遭到国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谴责,人人喊打,也受到国民党内的和台湾政界的一切有识之士的抵制和反对,李登辉已经处于四面楚歌、十分孤立的境地。我们奉劝李登辉的追随者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在你们面前仍然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如果能以民族大义为重,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为发展两岸关系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些好事,那就会受到祖国人民的欢迎;如果继续执行和延续李登辉“两个中国”的“理念”,那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到头来也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