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阅读
  • 0回复

有关部门曾公布过一项抽样调查结果:社会公众安全已成为当前人们的第一需求。那么,如何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求?如何——让百姓拥有安全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27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社会视点

  有关部门曾公布过一项抽样调查结果:社会公众安全已成为当前人们的第一需求。那么,如何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求?如何——
  让百姓拥有安全感
  本报记者毛磊
  有权获得安全感
  今年5月30日,一起特大凶杀案震动京城。
  居住在北京石景山区的罪犯赵连荣从自家窗户攀上邻居家的阳台,潜入屋内企图行窃,不料惊醒了屋内熟睡的姑娘们,于是他竟挥刀将这8位外地来京务工的女青年全部杀戮,其情其景惨不忍睹。
  人们在为8个姑娘悲惨命运扼腕叹息时,不能不更加关注自己的安全感。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安全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他们有权获得安全感。
  如何评价安全感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成员个人所需求的安全,是个人生命与财产不受他人侵犯。社会成员普遍的安全,即是公众安全。因此,公众安全是政府与百姓共同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许多与会代表与委员对社会治安状况都提出了批评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抢劫、爆炸、绑架、杀人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个别地区村霸、市霸、街霸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恶势力滋生事端,不少农村地区因宗族、边界纠纷等引发的群众性械斗事件时有出现,这一切都使人不免忧心忡忡。
  事实表明,目前我国的公众安全感有所下降。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对于我国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社会治安状况充满怀念之情,认为那时社会治安称得上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相比之下,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深感不满。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认为,社会治安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治安状态,因而对于这种治安状态的评判不能脱离其所依存的社会。换言之,社会治安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一定的社会生存状态的客观显现,并且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在社会治安的评价因素中,犯罪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人们往往通过犯罪率的高低评价一个社会的治安状态,而犯罪这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本身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由于社会发展迟缓,社会生活稳定,因而犯罪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上,人们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在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相对开放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发展迅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们的自由度提高,因而犯罪率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上,人们具有较低的安全感。如果我们脱离这种社会环境,孤立地评价社会治安,实际上很难得出正确的评价。
  如何提高安全感
  提高公众安全感的关键,是创造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如何创造更安全的社会环境?着眼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体系将是我们现实的选择。
  这包括加强社会控制组织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变过于偏斜的社会分配政策和惩治腐败,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等从根本上缓解或者消除各种社会治安隐患的措施。在社会控制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而公众参与尤为重要。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提出,直接遏制与消除威胁公众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首先是要依靠警方的力量。而防止“罪案漏减”是警方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公众安全程度,不能仅仅从罪案统计上看。不少犯罪发生后,受害人并没有告知警方。警方也常常将一些犯罪案件未真正立案。破案率往往对企图发生犯罪行为者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因此,对于警方来说,必须尽力减少“罪案漏减”和尽力提高破案率。同时司法系统的合理量刑与惩罚是增强法律体系威慑力量的手段。为了预防犯罪,一定要让潜在的罪犯相信,惩罚是一定会发生的。惩罚的及时性与必然性,一般比严厉性更为重要。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罗建平则表示,警方的重要职责是把公共安全管好,把社会面控制住,而不可能把维护治安的工作全包下来。如果把治安管理、防范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就可以多渠道地吸纳人力、财力资源,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维护治安的工作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安全需求,应当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上海市黄浦区是一个繁华商贸区,过去自行车、机动车被盗十分严重。为此区里招聘一部分下岗职工成立了“黄浦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划出一定区域保管车辆,靠收取的存车费来维持公司的运转。还有一个成功范例是铁路护路联防,铁路局向货主收取少量治安联防费,专门用于铁路护路联防,通过加强治安防范,铁路治安面貌明显好转,货主的安全感增强了,铁路部门的赔付少了,地方的治安问题少了,铁路沿线的农民参与护路工作得到了报酬,从而形成了一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良好机制。
  可以说,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是人们所渴求的,也是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增长所需求的。但社会发展同时又会带来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因此,对于社会治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当有一种辩证的认识,而创造安全社会环境的各种对策,也都应当建立在这种辩证认识的基础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