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营造社会氛围 传播慈善种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7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发展慈善事业为国为民分忧

  营造社会氛围 传播慈善种子
  我国现代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大多数国人对慈善的认识还很不够,参与程度也很低。因此,要办好慈善事业,宣传介绍必须先行。只有创造一种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慈善事业的氛围,让慈善走向国人,才能让国人走向慈善。
  慈善是人们基于自愿原则向社会及受益人提供无偿的援助,它包括资金、实物及劳务方面的援助。社会捐助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慈爱之心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具有爱心的社会群体又是慈善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源头动力。要营造有爱心的、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借助传媒,创造良好氛围。我国古代即有通过民间善书的方式来劝人为善的。明清时期善书尤其盛行,民间慈善活动也很活跃。当前应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借助小说、雕塑、戏剧以及户外广告等艺术形式作慈善宣传,以唤起人们的恻隐之心,乐善之心,进而形成一种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
  结合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设置新的慈善项目。如可设置“新生工程”,主要针对患有疑难病症又无钱医治的群体,使他们通过慈善组织的支援获得第二次生命。以往遭遇不幸时,走投无路的家人通常是向报社、电视台等新闻机构求援,善良的人们也只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做法既不规范,又不专业化、社会化。建立“新生工程”后,绝望的病人及其家庭只要向有关的慈善组织求援即可,变走投无路为有路可寻,借助慈善组织的中介获得社会的支援,或许更及时更有保障。另外,还可设置“彩虹桥”项目,来实现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裕的人们带动、帮助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人们,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中西部地区的人们受着贫困煎熬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却受着富裕的“困扰”,大多数富人虽然物质生活丰富却缺少有价值的精神生活的支撑。因而,通过救助他人,行善积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使自己获得快乐和满足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吸引新富阶层,开展劝善活动。主要对象应是当前中国的新富阶层,劝其行善积德,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国外较成熟的慈善事业来自富人的捐款比例很高,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富翁们同时又是慈善家,并且大多数都送其子女去慈善学堂学习。美国首富比尔·盖茨新近宣布,除了为自己的家人各留1000万美元以外,将把他的全部家产捐出来,而此前他已经捐了60亿美元,这次据说高达770亿美元。与此相反,我国的慈善捐款中来自富人的比例却是极低的。而且,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中国当代富有者的作用和他们对财富的使用所起的社会作用是很消极的。社会上人们之所以对一些富人不满,大多是对其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穷人苦难的不满。一个人仅仅有钱还不能赢得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尊敬。因此建立、健全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很重要,若能够获得中国新富阶层的捐助,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会更加矫健与坚实。
  评选慈善之星,褒扬善行善举。对有较高捐款额的慈善家、企业、团体以及定期或不定期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志愿服务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既可以使他们在行善活动中获得荣誉和鼓励,又有利于崇尚慈善道德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从娃娃抓起,增强慈善意识。现在的青少年是中国未来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善款的主体,慈善意识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为此可设置与慈善相关的课程,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徐桂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