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阅读
  • 0回复

“金车子”跑得欢——大庆石油管理局客运乘风分公司在改革中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6
第2版(经济)
专栏:

  “金车子”跑得欢
  ——大庆石油管理局客运乘风分公司在改革中发展
  李洪伟
  大庆石油管理局客运乘风分公司的公交车补贴减少后,日子很不好过。然而,职工勇闯市场,经过几年努力,如今的交通车变成了“金车子”。
  5年前,刚组建的大庆客运乘风分公司的交通车只有几十辆,种种原因,几乎辆辆车“趴窝”,憋得职工跳起来。
  乘风分公司经理居立生思维挺前卫。当时分公司有个车队,每年只有4个单位用通勤车,他嫌不够“吃”。经他游说,油田测井公司、助剂厂、十一厂用车大户来了。年营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
  说来也神。靠分期付款购来的常州、黄海牌单客车,到乘风分公司变成了多座位、高软靠背,坐着舒服了,夏天还装上窗帘,冬季装上暖气,再出厂,哇!票价蹦高啦,通勤车收入比1998年纯增近400万元,增幅为84.78%,成为乘风分公司扭亏减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分公司推行周到、准点、平稳的专线车服务品牌,扩展到北安农场,肇东的昌武、牡丹江和海拉尔地区等35家用户。
  1999年8月,乘风分公司的专线市场突呈“牛市”,收入天天上涨。一辆车早上为某旅行社执行任务时,充分利用十一厂的空驶公里,使往返都是重载,一天分别完成了旅行社、十一厂和助剂厂三个不同任务,用户还一个劲地往分公司“送钱”。大庆客运乘风分公司五家专线车,一个月收入到账近百万元。
  通勤车火起来,职工得实惠。眼下,分公司的职工用“在外国人眼里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眼里我是大庆人,在大庆人眼里我是客运人”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苦练驾驶技术。乘风分公司三车队的青年司机崔永和是“常驻”牡丹江的驾驶员,由于环境恶劣,有些兄弟单位的驾驶员甚至不敢驾车,青年司机崔永和不但自己能保证安全,而且对兄弟单位的车也热心帮助,上山下山,由他代开。他不单单是驾驶员,而且连一路的风情地貌都了解,被牡丹江疗养院称为编外导游。
  其实,大庆客运乘风分公司党委书记郭进增最乐。他手里还有一本账:
  专线车收入也往上跳。1999年专线收入突破了850万元大关。专线车百公里收入较路线百公里多收110—120元左右,成为分公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靠经济核算体制的改革,拉动了专线市场发展。
  靠科学的管理使专线服务逐渐形成制度。乘风分公司为了保住每一块到手的市场,始终坚持一套专线车服务制度:司机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发车地点,每缺少1公里路程罚款4元,车辆卫生不合格一次罚100元,接到两次用户投诉调离岗位。分公司领导不定期回访用户,检查和督导司机工作。
  现在,大庆客运乘风分公司的职工说,我们的专线车跑得还不算远,专线车规模也太小。公司正在探讨专线车在特色服务上的新思维、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