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阅读
  • 0回复

搬大山造金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8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搬大山造金山
  程德庆 张平 张彬生
  耳闻黑龙江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国家储备局哈尔滨直属库是一个在岗职工无“法轮功”练习者、无上访告状者、无下岗员工的“三无”企业。五月中旬,我们采访了这个占地五十四万平方米、如同花园一般的库区。
  张新生是一九九六年底走上直属库领导岗位的。此时的企业亏损五千多万元,人心浮动。亏损的原因之一,是旧的机制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只有挖掉人心上的大山,才能轻装上阵闯市场。张新生将三十七个部门精简合并为二十一个部门,裁减机关、食堂、托儿所等部门二百人。他提出:“分流不下岗”,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辞退了临时工二百零三人,由分流人员上岗顶替,既解决了分流人员生存出路问题,又减少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仅这一项改革,为企业减少三百多万元的开销。医疗费的改革,使多数人得到实惠,有效地遏制了“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吃药”的弊端,每年节约开支一百万元。他们在行业中率先开展了工资制度改革,彻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旧习,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不增加库容量,难以甩掉亏损的帽子。张新生认为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理应拥有全国一流的大储备仓。
  库的西南就有一座土山,占地面积四点四万平方米。张新生要把这座山搬走作为扩建的基地。白天铁马轰鸣,夜里灯火万盏,仅一个月的时间,五十万立方米的大山被搬走了。
  领导和专家到库区一看,这里是扩建十五万吨库房的最好地点!
  全库员工笑了,搬掉一座山,引来一点一亿元扩建项目,库容量增加一倍,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储备库之一,每年增加保管费一千二百万元,一九九九年摘掉了亏损帽子,盈利百万元。
  张新生常说:“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身教重于言教,做好样子,说话才有分量。”
  一九九八年扩建十五万吨储备仓库,张新生的一个弟弟是一个建筑队的负责人,他找哥哥求点活,被张新生一口回绝。
  在进行扩建库房建设中,张新生与班子约法三章,党政班子成员亲属不许参加招标。由于他们严把施工单位资质,严把质量关,使一点一亿元的建仓获省市样板工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