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阅读
  • 0回复

以党心凝聚民心——天津市河西区纪庄子街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8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党心凝聚民心
  ——天津市河西区纪庄子街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上)
  新华社记者 栗建昌 张建 新本报记者 施芳
  纪庄子街——这是个名字里都透着城乡结合味道的社区:城乡人口杂居,外来人口聚集,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者,不时可见低矮的平房、逼仄的马路。天津市河西区纪庄子街道党委通过建立下岗党员支部、农贸市场党员支部和离退休党员支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心凝聚了民心,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离厂离岗不离党
  5月17日傍晚,纪庄子街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陋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纪庄子街下岗职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正在进行。这一天是这个特殊支部的一岁生日,十几名支部成员围坐在一起,交流一年支部生活的感受。
  近几年,纪庄子街的下岗人员骤增,其中党员有20名。他们平时各自忙于生计,人散心也散了。纪庄子街党委认识到,这个群体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人的影响最大,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对社区思想工作将会起带动作用。去年5月,街里成立了专门的下岗职工党支部,对成员做到“四清、四访”:即党员基本情况清、思想情况清、家庭情况清、经济状况清;两次未过组织生活访,工作变化访,家中出现困难访,出现思想问题反复访。为了让大家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支部将组织生活会安排在晚上开,每两个月开一次。每逢支部过组织生活,党员们摆摊的提前收摊,开饭馆的提前打烊,开出租的早早收车,多晚都力争到会。
  49岁的郑淑芬下岗后茫然失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支部了解到她以前在单位做过党务,就推荐她到居委会竞争上岗。谈起这些,郑淑芬感慨不已:“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居委会的工作有什么联系,是党组织帮助我转变了就业观念,鼓励我勇敢面对竞争,重新定位,重塑自我。我又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作用了。”
  于世峰在外地打工,有时不能及时参加组织活动。但每次回天津,他都抽空到党支部去汇报思想。这一回知道是支部生日,他专门请了假,未进家门先到这里。这位原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部激动地说:“我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能抽出空来交流交流思想,充充电,心里踏实,活得充实。”
  离厂离岗不离党。重新聚合的党员,成为社区文明的辐射源。经营小饭馆的刘秀起把周围几家特困、孤老、残疾人的饭菜全包了下来,还做起了小区的巡逻员,经常义务为小区做事儿。有一次,他在路边捡到一个装有上万元巨款的提包,就守候在那里,一直等到焦急的失主返回。他说:“下岗后,我曾感到党员跟普通群众没什么区别了。是支部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党员的带动下,纪庄子街的3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经过街职业介绍所和“助万家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这个街管界内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把支部建在“摊儿”上
  纪庄子是外地来津务工人员的聚居地。街内最大的市场——纪庄子农贸市场,70%以上都是流动人口。打架骂街,强买强卖,堵塞交通,曾是这里的顽症。
  在对240个摊位逐一调查摸底中,纪庄子街党委发现,农贸市场中有10名党员,其中6名来自吉林、江苏、河北等地。街道党委意识到,要把这些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通过发挥党员的作用,来改变市场的面貌。1998年4月,纪庄子街农贸市场党支部在鞭炮声中诞生了。
  这些外地党员因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人与原单位失去了联系。用来自河北省富城县的韩炳君的话说:“从老家出来,想的就是怎么挣钱,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党员。”支部成立后,利用经营间隙开展组织生活,确定了活动日期,建立健全了生活会、基本情况登记、党费交纳等项制度,并在党员中开展了争当“文明摊位”和“十个信得过和十无”的“双十”竞赛。
  农贸市场支部的组织委员鲁凤莲几年前从吉林来天津卖菜,一直把组织关系带在身上。她告诉记者:“在老家时已经几年过不上正常组织生活了,没想到来到天津,街党委又把我们组织起来,心里特别热乎。我要做一名真正的党员,好好发挥作用。”在纪庄子农贸市场,鲁凤莲是出了名的文明经商户,菜好,分量足,态度好,还定期给孤老病残户送菜。街党委给她挂了一块“模范党员摊位”的标志牌,老百姓更信任她,她的生意越来越好。时间一长,左邻右舍的摊位都学她,慢慢地,大家互相影响,市场里缺斤短两的少了,守法经营的多了起来。
  党员穆怀书在农贸市场卖烧鸡,每逢有人把摊位摆到市场通道上,影响了交通,他就出来制止,帮助疏导交通。市场里有个曾被劳教过的小贩,总卖些假冒伪劣产品,周围没人敢惹他。穆怀书却不怕他报复,只要看见就出来管。违法经营的慢慢就收敛了,欺行霸市的也少了。如今纪庄子农贸市场已经由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市场变成让群众满意的文明市场。
  信念决不能滑坡
  纪庄子街有离退休党员250余名,占全街党员总数的80%。退休赋闲在家,远离了原来的生活,思想上缺乏沟通,感情上缺少交流,生活也显得枯燥、单调。近两年,街里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出现了新情况,一些党员由于离退休费不能按时发放、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子女下岗待业、生活发生困难等问题,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思想出现滑坡,有的还练起了“法轮功”。
  离退休党员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还直接影响到社区其他老人的思想倾向。根据需要,纪庄子街专门成立了一个离退休党员党支部。成立后的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模范岗等活动,鼓励他们争“六好”:在社会当个好公民,在党内做个好党员,在补差单位做个好职工,在邻里做个好邻居,在家庭做个好家长,无论到哪里留个好名声。对生活困难的党员,街党委每年给予补助,并及时派干部与所在单位联系,尽可能给予帮助。组织的关怀使离退休党员以崇高的责任感和爱心,成为一支创建社区精神文明的骨干力量。
  卢甲道老人离休后,义务当起了楼道卫生清理员。他每天都要把楼梯擦一遍,把楼梯扶手抹干净。邻居们受了感染,争相打扫公共卫生。卢老还用自己的离休费,买了象棋、跳棋、扑克,订了多份报纸,组织社区里的老同志一起娱乐、学习。有的老同志对社会上的阴暗面看不惯,发些牢骚,他就鼓励大伙坚定对党的信念,别为浮云遮望眼。他说,虽然我们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仍然要加强学习,了解国家大事,跟上形势变化,不能僵化。在卢老的带动下,一个老同志理论学习小组建立起来,社区的离退休老同志亲切地把它称为大家的“精神家园”。
  目前,纪庄子街的大多数离退休党员都义务担当起社区的文明言行督导员、爱绿护绿员、治安巡逻员、卫生督导员、文明调解员和便民服务员。保持晚节,发挥作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他们生活的写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