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阅读
  • 0回复

查地图的烦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2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查地图的烦恼
  李新烽
  由于采访和写作的关系,经常免不了查阅手头的各种工具书,查地图更是列入“必修课”。然而,同一个英文地名在不同的工具书中被译成不同的中文地名,常使人茫然不知所措,语言特有的约定俗成法则令每位使用者难以判定孰是孰非。如果用中文译名到英语地图上去找英语原文,那就更是费力费时了,无异于自找苦吃,自钻牛角,找得头昏眼花仍不知其在何处。不难看出,译名混乱而不统一实乃害人匪浅。
  译法的不一致性是造成译名混乱现象的罪魁祸首。对于同一外国地名,包括河流名和港口名等专有名词,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必然形成不同的中文译名。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对外国地名的翻译采取的主要是音译、意译和音意结合译等几种方法。由于缺乏统一的翻译规则,加之译者的水平有高低之别,不同的译者对同一地名难免使用不同的译法,造成同一外国地名多个中文译名的混乱现象。例如,纳米比亚著名的港口“WalvisBay”,我国共出现了4个译名,前两个分别译为“沃尔维斯港”和“沃尔维斯湾”,后两个则译为“鲸港”和“鲸湾”。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前两个运用的是音意结合的译法,即前半部分音译,后半部分意译,区别在于对英语单词“bay”的理解上,一个认为是“港”,一个坚持是“湾”;后两个用的全是意译法,相异之处与前两个相同。再如,位于南非南部的“BigFishRiver”,我国的译名有二:“大鱼河”与“大菲什河”,前者是意译,后者是意译加音译再加意译。同样,纳米比亚有一条“FishRiver”,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和《最新世界地图集》分别将其译为“大菲什河”与“菲斯干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则译成“菲什干河”。同一条河流被两家权威出版社译成3个不同的中文名称又同时使用,这种情况难道还不够混乱?使用者到底用哪家的?
  尽管不同的译者对相同的地名运用了相同的译法,但又因其采用了不同的汉字,照样形成译名的不统一性,此种现象同样俯拾皆是,令人头疼。别的姑且搁起,再以南非为例:著名的“RobbenIsland”分别被译为“罗本岛”和“罗宾岛”;最大的黑人城镇“Soweto”也被译成“索韦托”与“索维托”;南非荷兰裔讲的一种公用语“Afrikaans”在被意译为“南非荷兰语”外,同时又被音译为“阿非利卡语”、“阿非里卡语”、“阿非里康语”和“阿非利康语”等不一而足,且各行其是。
  英语的地名与其他专有名词的翻译如此,其他语言的专有名词的翻译情况大概亦然,而这一点在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造成误解、费解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非洲的3个国名“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是大陆的译法,而台湾则分别译为“波扎那”、“莫三鼻克”与“斯瓦蒂兰”。至于人名的翻译更是混乱不堪,若不看英文而仅凭大陆与台湾的译名辨别,非张冠李戴不可。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曾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我们也应该采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好的译名,甚至是堪称为经典的译名,如“可口可乐”、“奔驰”和“宝马”等,这也真正应验了古人“名由实生,故久而益大”的精确论断。由此而论,一个好的译名是会流传久远、经久不衰的,而译名混乱的现象也是由于翻译方法不当、名不符实造成的。
  时至今日,译名混乱不堪的现象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著名语言学家和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对之进行有效治理,广大外语工作者也感叹并发出这样的疑问:“译名混乱何时了?!”“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更正大量“不宜”的译名,治理目前的译名混乱现象,需要权威人士组成的权威机构制定相应的法则,进而登高一呼,一锤定音,对混乱的译名重新“约定俗成”。此举必将有益于涉外人员的学习工作,有益于祖国语言的纯洁规范,有益于对外交流工作的健康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