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百年沧桑 三次巨变——胜利迈向新世纪述评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25
第1版(要闻)
专栏:

 百年沧桑 三次巨变
  ——胜利迈向新世纪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 林治波
开栏的话
百年中国,沧桑巨变。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前赴后继,艰难跋涉,英勇奋斗,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可歌可颂的篇章。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系列述评“胜利迈向新世纪”,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新的世纪,在新的伟大进军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世纪的曙光即将来临。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回眸世纪巨变,不禁感慨万千: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开创改革开放的伟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功。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由封建专制而建立民主共和,由任人宰割而实现民族独立,由贫穷落后而步入小康社会,这是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三次巨变,三次跨越。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然而,历史的时钟走到18世纪,中华民族逐渐落伍了。1840年,西方列强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兴盛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为了救亡图存,中华儿女奋起斗争。但是,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打击之下,一次次失败,无数仁人志士壮志难酬,抱恨终天。
正当中华民族已濒临灭亡的时候,1911年爆发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伟大斗争的第一个悲壮篇章,是一场不同于农民起义的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正是这场巨大的革命风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教授向记者叙述这段历史时说:“辛亥革命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在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拓了道路,它取得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所不可比拟的。”
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边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是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境遇。转瞬之间,军阀窃去国柄,豪强割据一方,神州大地依然是漫漫长夜。但是,真正的革命者和爱国者不屈不挠,承继着先驱者的事业,在布满荆棘的崎岖道路上艰苦卓绝地探索和奋斗。
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7年,发生了五四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讨伐。民主、科学精神的启蒙促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孕育了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伟大事件犹如在沉沉黑夜中燃起一颗辉映大地的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终于打出一个新中国。毛泽东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也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0世纪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第二次巨变。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鸦片战争以来国运衰微,贫穷落后,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处境,中国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得以洗雪百年屈辱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抗日老战士、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白介夫接受采访时说:“谈到民族独立,就不能不提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由于这个胜利,中国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成为世界五强之一,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享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因此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民族英雄。”
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说:“我是1917年随父亲侨居中国的,193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1944年我去了延安,认定未来的中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出于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拥护,新中国成立后我加入了中国籍,60年代又加入了共产党。我曾经在美国干过6年,但没有加入美国籍,因为中国这里有进步的思想和进步的事业,世界进步的很大希望寄托在中国的身上,中国是我的家。”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个任务的基本完成;在这之后,主要是致力于第二个历史任务。而中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我们的任务是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而后者是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工作。因此,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革命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端。以新中国的诞生为起点,一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长征又开始了。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极大地改变国家和社会的面貌,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发愤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但推进现代化、实现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始终在中国人民心中激荡。
  我们走进新时代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伟大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第三次巨变。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龚育之教授对记者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后来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文革’,把‘左’的错误推到了极端。‘文革’结束后,我们不能不认真进行反思。1958年之后将近20年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飞速发展,而我国经济大起大落,发展缓慢,人民生活相当穷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为什么会这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小平同志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因为不改革开放,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解放。改革开放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僵化半僵化转向全面改革;三是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同期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总额为3607亿美元,由1978年的世界第二十七位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外汇储备154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1978年至1999年吸收外资总额达4342亿美元,也居世界第二位。
  改革开放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成倍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5元增加到1999年的585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人民币提高到1999年的2210元。1999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622亿元,是1978年211亿元的282倍多。
  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又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力。中国人民在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中放下了历史的包袱,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自尊自信、乐观进取、坦率务实。作家宗璞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知识分子一度处在被改造的地位,现在头上去掉了紧箍,这是一个解放,是一个很大的不同。现在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实现自己愿望。当然我们要自觉地融入社会,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进。
  20多年的奋斗和探索,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忠实坚定地实践和丰富着这一理论,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艰苦创业,阔步前进。
  回首百年,瞻望前程,我们更加深情地缅怀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革命领袖,缅怀千千万万为振兴中华而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英雄儿女,是他们救祖国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的进步,铸造了中国的辉煌,开拓了中国的未来。他们的伟大思想、崇高品格和不朽业绩,鼓舞着我们继往开来,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