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感受“地上天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4-20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感受“地上天堂”
  本报驻南联盟记者 谢戎彬文/图
  到杜布罗夫尼克是暮冬时节。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坐40分钟的飞机,就到了这座位于亚得里亚海边的小城。一下飞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树木、清澈的海水和灿烂的阳光,感觉与阴冷潮湿的萨格勒布大不一样,也初步明白了小城何以获得了“亚得里亚海明珠”的美誉。
  在斯拉夫语中,杜布罗夫尼克是“橡树林”的意思。这座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万的小城,坐落在亚得里亚海滨、达尔马提亚南部海岸的石灰岩半岛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历史上,该地区是海上列强的必争之地。杜市虽是弹丸小城,但却通过施展灵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15世纪,杜市成立了“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进入了鼎盛时期。1815年杜市被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91年6月归属独立后的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南临亚得里亚海,北靠斯尔奇山,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是克罗地亚最大的旅游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小城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被完全包围在高大、坚固的城堡中,城堡是用花岗岩砌成,厚5米,高22米,长1940米。宽阔的城墙上每隔不远就是一处碉堡,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完好地保存着14世纪的药房、庄严雄伟的大教堂、精雕细琢的修道院以及古老而华丽的大公府,这些古迹充分体现了杜布罗夫尼克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在旧城内,中世纪样式的街道、古朴的街灯令人难分古今,街道两旁沿着山坡而建的一排排风格迥异的红瓦小房犹如散落在城中的一串串珍珠,闪现出诱人的魅力。中午12时和晚6时,城堡内的36口大钟齐鸣,钟声回荡,悠扬悦耳。在欧洲,杜布罗夫尼克是中世纪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市,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杜市新城建于中部滨海缓坡上,这里有古朴典雅的剧院、现代化的旅馆以及海滨浴场、疗养院等其他旅游设施。杜布罗夫尼克素以文化发达驰名,有“斯拉夫的雅典”和“城市博物馆”之称。创办于1950年的“杜布罗夫尼克之夏”艺术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文学家、诗人和作家,他们汇聚于此,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为布景,献技献艺,上演国内外众多的古典戏剧等精彩节目。
  杜布罗夫尼克人常说:“杜市有两宝,绿树和海水。”的确,漫步杜布罗夫尼克小城,满眼一片郁郁葱葱,尤其是道路两旁的棕榈树和油橄榄,更展示出迷人的亚热带风光。除了绿树,杜布罗夫尼克的海水也颇负盛名,这里的海底皆为石头,加上少有污染,因此海水异常清澈透亮。在杜布罗夫尼克,即使是冬天,也常能看到英俊的青年,驾一叶扁舟,潇洒地向深海处驶去,不久即人海一色。据说,每年来到杜布罗夫尼克海滨度假、领略亚得里亚海迷人风光的旅游者多达数十万,绿树和海水看来是功不可没。
  离开杜布罗夫尼克的时候,我又一次从飞机上仔细眺望这座有着迷人的亚得里亚海滩、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以及好客的人民的城市,耳畔不禁响起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在参观杜市老城后说的话,“那些寻找地上天堂的人们,请到杜布罗夫尼克一游!”(附图片)
  压题照片:杜布罗夫尼克旧城远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