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台湾经济阴霾不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6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台岛透析

  台湾经济阴霾不散
本报记者郑固固吴亚明
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一周年的时候,虽然他又是上街捡垃圾,又是为路人洗车,摆出一副亲民的姿态,但是台湾民众真正关心的是台湾的经济何时能够阴霾散尽,再见艳阳天,而普通的劳工则希望早日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因为一年来,台湾民众深受“失业率高、犯罪率高和痛苦指数高”,以及“经济成长率低、股市加权指数低、利率低和收入低”这三高四低之苦。
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3%的受访者不满意当局的施政,其中又以劳工、金融、财经与失业救助等四项政策为甚。而台湾“行政院主计处”最近公布的数字说,4月份失业率已突破4%关口,失业者估计突破40万,而受波及者更在90万以上。另一项民调则显示,岛内55%的民众对未来一年的前景感到悲观。
施政一年,没有亮色,只有惨绿,难怪连日来台北街头不见喜气,倒是可以经常听到民众的抗议以及社会各界对当局的批评和追问。与此同时,也有社会各界对如何摆脱经济困境出谋划策,呼吁当局摒弃“戒急用忍”政策,早日开放“三通”,以两岸的交流和合作来济台湾经济发展之急。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殷乃平认为,就当前台湾的经济、财政、金融的困境而言,固然有一些因素是不能控制的,譬如国际经济景气的衰退、过去遗留下来的包袱等,但不可讳言的是,当局执政能力不足,不但横生枝节,而且对旧有问题处理失当,为台湾经济带来更进一步的痛楚。这位教授不禁发问“未来的3/4执政期间,当局能许台湾人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中时晚报》登载的一篇文章中也有这样的疑问“把股市不振推给国际大势,那是不负责任的遁词,为什么美国道琼斯指数始终能维持在万点以上?为什么香港恒生指数还在一万四左右?”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出席“突破当前经济困境”系列座谈会时,批评台湾当局太不用功,造成台湾百业萧条。王永庆说,一个人不舒服,要找出病源在哪儿,台湾陷入经济困境,除了全球经济不景气之外,更要找出自己病在什么地方。他指出,10多年来为什么有十几万家台商去大陆,大家很清楚,大陆人力资源丰富,工资低廉,台湾企业的薪资负担在大陆的十倍以上,如何生存。王永庆认为,台湾当前百业萧条有三个原因,一是制度没有做好;其次是管理未上轨道,造成社会乱象;第三是当局提倡的很多措施不实在。他要求台湾当局开放两岸政策,并为台商提供两岸经贸资讯。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则表示,两岸经贸方面长期缺乏制度化的规划,当局对企业对外投资不应过度管制,“戒急用忍”政策实施以来引起不少抱怨,应该予以取消。至于要求大陆台商把获得汇回台湾的资金回流机制,高清愿认为,目前是大陆成为全球企业必争之地的关键时刻,台商若把获得汇出而不再投资,无异于把市场拱手让人,失去大好商机,因此强迫台商资金回流,并不是好办法。
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最近在出席一个经济座谈会时认为,要解决台湾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除改善投资环境、删减防备预算、有效利用资源、积极协助产业转型之外,在两岸交流上彻底开放,是最简单有效的药方。许信良说,近年台湾在政治、经济上远比大陆保守,例如过去10年来有1500万人次的台湾游客到大陆消费,不少台商到大陆投资,但台湾却在两岸交流上采取不少限制,实际上限制了台湾从大陆繁荣、台商成功中受益。许信良说,如果台湾采取彻底开放的政策,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一年若有三四百万大陆游客到台湾观光,相信台湾中南部的经济不景气、失业问题立刻可以减缓。又如开放直接“三通”,两岸人员、物资来往方便,台商才有可能根留台湾,并使台湾从大陆的发展和台商的成功中受益。目前台湾限制到大陆投资的台商在台募集资金,台商只好到香港、海外想办法。许信良说,如果让这些成功台商回台上市,起码可以增加一些证券交易税。他指出,“戒急用忍”政策实际上无法阻止资金外流,却限制了利益内流。许信良表示,在两岸交流上彻底开放只有好处,看不到有什么坏处;只有彻底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大陆的发展,掌握商机,使台湾受益于大陆的繁荣。例如台湾不少产业竞争力领先于大陆,像“统一”、“康师傅”到大陆10来年,在速食面市场占有率超过50%。开放就有机会,这就是挽救台湾经济困境最有效的药方。(本报台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