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桑榆未晚“志愿”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25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巾帼园

桑榆未晚“志愿”忙
江慧英
  我是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2岁,我怀着对党无比热爱的心情,积极参加崇仁里小区举办的“巾帼志愿者”宣讲团活动,并通过创办“家庭学堂”,组建晨练舞蹈队、京剧团、评剧团,把社区的广大妇女及居民组织起来,把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2000年,我获得了天津市“老有所为奉献奖”,在党80周年诞辰前夕,我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7年我被区妇联聘请为和平区“巾帼志愿者”奉献活动的演讲员,不辞辛苦地做好社区精神文明的宣传工作。1999年,我接受了居委会妇代会创办“家庭学堂”的任务。教学内容上每次讲“八个一”:学一条政策法律、一条科普知识、一个卫生保健常识、一条治家格言、读一首古诗、讲一个故事、唱一支歌、学做一道菜。
  授课前,我一人备课,全家协助。两年来,“家庭学堂”总计授课20余次,听课人数约千余人次,并多次走进电台直播间,面向全市听众播讲。学员们都称赞说:崇仁姐妹进学堂,学习政策心宽畅,懂了科学不上当,学了本领用得上,感谢妇联感谢党。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员中有的会跳舞,有的会唱京剧、评戏,在妇代会主任的鼓励、支持和社区全体巾帼志愿者的共同鼓励下,几个月内组建起了有100多人参加的崇仁里小区晨练舞蹈队、京剧团、评剧团。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定期活动,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队员们谁也不肯放弃一次排练机会。队员们热心公益事业的精神,更增强了我奉献余热的决心。为了30多人的舞蹈道具,我跑大胡同、文化街八九趟。
  队员们在参与文体活动中思想政治觉悟都有了明显提高。支援西北灾区,大家主动捐款;批判“法轮功”,个个都成为骨干。在活动中还增进了大家彼此间的友谊,加深了了解,邻里间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崇仁里小区成为文明和谐的家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