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河南加快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11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开篇

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河南加快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基地
  编辑点评
  近年来,河南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减轻了粮食部门的购销压力,减少了粮食补贴支出,壮大了粮食加工企业,政府、农民、企业都高兴起来了。当前,全国很多地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有的已初见成效,有的在认真探索。希望河南的这则消息能给大家以鼓舞和启示。
  本报郑州8月10日电记者李杰报道:不久前农业部在河南新乡召开的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销衔接会上,新乡市优质专用小麦备受用户青睐,香港南顺、天津大成、山东龙丰等20多家知名食品企业,以每公斤高出普通小麦0.20元的价格,将新乡市今年正在收割的278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瓜分”一空。
  河南的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5,过去由于优质专用小麦少,普通大路产品多,不适应市场需求,小麦库存积压严重,财政压力大,加之粮价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制定“十五”计划时,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列为“十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实施的八项举措之首。
  此举的基本策略是: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做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按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十五”期间,河南重点建设豫北5市的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和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4市的强、中、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计划经过2至3年,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万至250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90亿公斤。为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扶持莲花味精集团、天冠集团、南街村集团、郑州二面粉厂、河南正龙集团等40家小麦加工转化企业,力争用2至3年时间,使其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年转化能力达到75亿公斤以上。18个省辖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各自选择1至2家基础比较好,规模相对较大的小麦加工企业,作为区域性重点扶持企业,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覆盖全省的小麦重点加工企业群体。
  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对记者说,加快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是关系全省经济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优质专用小麦实行优质优价购销的政策,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金融部门投放资金,重点扶持农民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河南省和有关市、县共同投资9000万元,逐步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种子繁育加工体系、病虫草害监控防治和保障体系、农药残留检测体系等。一些市县建立了由农业和粮食部门共同组建的品种供应、技术指导、粮食收购和产品加工等诸环节相联系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共同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
  “十五”期间,河南省财政计划每年拿出3000万元,重点扶持40家小麦加工企业,允许这40家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收购自用粮。目前,总投资17亿多元的40家小麦加工企业的技改项目已经启动。莲花集团、黄泛区富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定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已开工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