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推动地域经济综合发展 青海大力推进水电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8-28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开篇

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推动地域经济综合发展
  青海大力推进水电建设
  编辑点评
  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青海省打破狭隘的“地方利益”观念,联合陕、甘、宁等下游省区,共同开发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不仅推动了本省工业和农牧业的综合发展,也拉动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文章读来令人振奋。随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进程的加快,青海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报西宁8月27日电记者马应珊报道:今年8月8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青海公伯峡水电站正式开工。这是黄河上游青海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建成投产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水电站,总投资70多亿元,有5台30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目前,青海水电年发电量达110亿千瓦时,已成为西北最大的电能基地,不但满足了本省的需求,还有力地支援了陕、甘、宁三省区,实现了“西电东送”,青海水电建设已成为拉动西北经济发展的动力。
  青海省坚持以水兴电、以电兴工、以工促农,拉动内需。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在青海境内就有1983公里。这里山高谷深,河道窄,移民搬迁少,淹没损失小,工程造价低,工期短,见效快。从龙羊峡到公伯峡270多公里的黄河段被称为“黄金水道”、“水电走廊”,是修建大中型水电站的“富矿区”。这段黄河主干线上正在建设的有公伯峡、尼那、玛多等4个水电站,总投资近80亿元。在湟水河等黄河支流上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多座。这些水电站的建成,推动了青海省工业和农牧业的综合发展,加快了农牧区电网改造的速度,提高了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面,推动了“村村通”工程,改善了农牧民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促使全省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被誉为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的青海,如今工业产值已达到农牧业总产值的3倍,变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省份。
  青海是个水电资源大省,但是自身财力有限。青海省委、省政府从西部大开发的大局出发,本着“请你来发财,帮我来发展”的精神,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联合陕西、甘肃、宁夏3省区共同开发、共同受益青海丰富的水电资源。李家峡水电站共有5台40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该水电站是由陕、甘、宁、青四省区联合开发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4年多来,年均发电量达59亿千瓦时,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发电150多亿千瓦时,创产值14亿多元。联合的力量缩短了水电站的建设周期,投资建设的四省区也及时受益。
  日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公伯峡水电站建设开始后,青海境内黄河上游的拉西瓦电站也同时筹建,这是“十五”期间我国黄河上游要建的特大型水电站,该电站坝高250米,总装机容量达56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可达102.33亿千瓦时,将对西部大开发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