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兴教为民献丹心——记湖南省桂东县原教育局局长胡昭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9-10
第1版(要闻)
专栏:

兴教为民献丹心
——记湖南省桂东县原教育局局长胡昭程
本报记者吴兴华
  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中,三湘四水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桂东县教育局原局长胡昭程。
  胡昭程1969年起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来,他扎根山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无私奉献,终因积劳成疾,于2000年12月21日病逝。
  “最大的心愿是办好教育”
  桂东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到90年代,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几百元。治穷必先治愚,治愚必先兴教。胡昭程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为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作出贡献。他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教育,甩掉桂东的贫困帽子!”
  1990年,胡昭程主持桂东县教育局的工作。经过调查,他找到了桂东教育落后的原因: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学校基础设施太差。全县不足17万人,18个乡镇却有学校203所,基本上是乡乡办初中,村村办小学;全县危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在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下,胡昭程大刀阔斧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学校,开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贫困县,无论是财政,还是农民,都不能拿出很多资金。胡昭程四处奔波,筹措资金。1994年6月29日,胡昭程获悉“苗圃行动”工作人员到了邻近的汝城县调查。他赶到汝城,介绍桂东县教育的状况,“苗圃行动”工作人员跟随他来到桂东考察后,决定援助桂东县教育。几年来,“苗圃行动”共支援桂东县建校资金598万元。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投资,胡昭程随身携带图纸、钢尺、指南针“三件宝”,参与每个建校工程的选址、勘察、设计、放线、施工、监督质量。他的足迹遍及每个学校。
  为县一中整体搬迁,他将自己的办公室搬进县一中搬迁办。清晨,人们在工地就看到他那高瘦的身影。下基脚时,他跳下基槽,检查石头和混凝土的质量,看到混凝土凝结不好,石头硬度不够,他将已砌的石头挖了出来,要求施工单位返工。在短短的5年里,全县学校整体搬迁新建63所,新建、改建21所。
  “为教师掏出一颗心”
  胡昭程常说:“面对全县2000名教师,我掏不出多少钱,但可以为他们掏出一颗心。”他把为教师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心掏给教师,从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尽心尽责地关心教师。
  胡昭程把提高师资水平作为中心环节来抓。他跑北京、长沙、郴州,与北京的清华大学附中、二附中、附小及朝阳中学建立联谊帮教关系,把桂东一中定为湖南师大第三附中,组织教师定期到郴州一完小等学校学习,先后派送516名教师、行政教育干部到联谊学校进修和培训,600多名教师到长沙、郴州拜师学艺;经常邀请北京、长沙、郴州等地的专家学者来桂东现场传授教学经验,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
  每年的春节前后,胡昭程是最忙的,他翻山越岭,到学校慰问教师,嘘寒问暖,给教师排忧解难。1997年农历腊月二十九,雪花飞舞,胡昭程惦记着青山乡彩洞村小学教师郭大荣。青山乡是全县最边远的乡,青山乡彩洞村小学离县城90公里,只有郭大荣一名教师。汽车在崎岖的公路上行驶80公里后,山坡塌方挡道。胡昭程下车,冒着风雪,步行10公里,走进了彩洞村小学郭大荣的家。在郭大荣家,胡昭程看不到年货的影子,便从口袋里掏出140元钱,递给郭大荣:“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小孩买点过年礼物。”郭大荣感动得热泪盈眶。
  临走,胡昭程低声嘱咐学区主任钟治民:“郭老师家经济困难,你们研究困难补助费时,千万不要忘记他。”1996年8月,桂东县遭到百年不遇的洪灾的袭击。胡昭程带着教育局的同志,挑着救灾物资,到受灾的各学校慰问教师,了解灾情,指挥救灾。他跑遍了全县18个乡镇、179所受灾学校,慰问了497户受灾教师,把党的关怀送到教师的心间。
  “决不能为现代化留下文盲”
  胡昭程把学生看成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山区未来的建设者,把心拴在孩子身上,关心他们的上学,关心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桂东县至今还有3.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影响着一部分孩子入学。胡昭程把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学生的巩固率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他说:“决不能为现代化建设留下文盲。”
  2000年3月的一天,胡昭程来到县教育局的农村工作点大塘乡船塘村调查。在房屋组村民黄保贵家,他发现一男一女两个学龄儿童站在身边,便问:“你们两个今天怎么不去读书?”两个孩子回答:“没有钱,读不起。”经询问,才知道,黄保贵的妻子患风湿病,常年不能下地劳动;黄保贵的母亲年老多病;全家5口人全靠黄保贵一人劳动,经济困难,读小学的儿子黄昌伟、女儿黄彩萍因原欠学费500多元,新学期交不起学费,便辍学在家。胡昭程立即帮助黄保贵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说:“你们家是困难,但还是要让孩子读书,不读书,将来更困难。”他从身上掏出300元,随去的两位老师各捐出100元。第二天,黄昌伟、黄彩萍回到了课堂。
  胡昭程走到哪个学校,都要到学生宿舍、食堂仔细察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去,沙田镇中学1200多名学生饮水靠学校后面山上的一条小溪,很不卫生。
  1998年的一天,胡昭程来学校看到学生饮水情况后,提出:“不能让师生喝溪水了。”他与学校领导爬上山,在离学校3公里远的半山腰,找到一股泉水。胡昭程提议,在山上建一个封闭式水塔,用管子引水到学校。一算账,要几万元。胡昭程向县里、镇里争取资金,筹措资金几万元,决定与学校旁边的大河村合建饮水工程,当年,师生饮上了卫生水。
  “一人做官,全家从严”
  胡昭程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他担任教育局副局长、局长17年,从未为自己的亲属打过招呼,写过条子。
  1987年,胡昭程在城关小学教书的妻子张彩云患了严重肺结核病,住院3个多月。当时的教育局长先后几次通知人事股下调令,照顾她离开繁重的教学岗位。胡昭程不同意,他说:“全县需要照顾的老师太多了,我们不能带头要这个照顾。”1990年,胡昭程担任教育局长,张彩云肺结核病复发。医生劝胡昭程为妻子多想想,调换一下工作,张彩云也对胡昭程说:“给我换个轻松点的岗位,也好照顾家里,更好地支持你的工作。”胡昭程对妻子说:“彩云,不是我不体贴你,我当局长,我们事事要考虑影响。”后来,教育局其他领导将张彩云调到电大工作站任出纳。胡昭程出差回来知道后,硬是将调令追了回来。至今,张彩云仍在城关小学教书。
  在调整中小学布局中,全县学校有6000多万元的基建工程。胡昭程有个弟弟是搞建筑的,想在桂东教育系统承包建校工程,胡昭程态度很坚决:“只要我在教育局一天,教育系统的基建工程你不能沾边。”胡昭程作为管理近2000名教师的教育局长,教师为调动、评职称找他的不少,也有人送钱送物。胡昭程不仅自己拒绝,还规定家里的人:任何人送的钱、送的礼不准收。
  胡昭程珍惜每一分钱教育经费,千方百计节省自己的公费开支,用于发展教育。胡昭程长期加班加点,从未领过补助,下乡检查工作,就在学校食堂买餐票就餐。胡昭程极少动用公车办私事,有几次,因私事用了公家的车,他都按规定交了车费。2000年11月,胡昭程在长沙动大手术,县教育局派车送他妻子张彩云到郴州转乘火车到长沙。胡昭程知道后,在弥留之际,还嘱咐妻子别忘记交车费。全县人赞扬胡昭程:“一人做官,全家从严。”
  胡昭程的事迹,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嘉奖。生前,胡昭程先后十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原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多次被各级政府记功奖励。胡昭程逝世后,今年1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胡昭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月5日,教育部作出《关于向“焦裕禄式的教育局长”胡昭程学习的决定》。
  胡昭程走了,但他兴教为民的奉献精神将与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永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