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从产业化经营到国际化运作潍坊初步形成现代化农业格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0-29
第1版(要闻)
专栏:

从产业化经营到国际化运作
潍坊初步形成现代化农业格局
  本报济南10月28日电记者宋光茂、王科报道:山东省潍坊市近两年来全面推行农业国际化战略,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农业大格局。潍坊集中培植了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外向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产品以内销为主向国际国内并重跨越。目前该市2749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的752家属外向型企业,有148家年创汇额超过100万美元,17家年创汇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带动58万多个农户,占总户数的31%。500多个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已经进入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90年代后期,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困扰着潍坊农业。市委书记曹学成认为:出路就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与国外发达农业高起点合作、高水平嫁接、高速度跟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四大跨越正是这条思路的具体实践。
  目前,潍坊农业两头在外,实现了由适应型农业向主动型的跨越。国外来种子、来技术、来加工样品和标准,潍坊农民供应成品,这“三来一供”是潍坊农业实现国际化的根本措施。目前,潍坊已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产品“三来一供”关系,全市已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800多个。与此同时,他们主动出击,在国外建立各类农业企业、站点100余个,上千农民在国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年创外汇近1亿美元。
  潍坊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该市现已发布20多项瓜菜、果品、畜禽、水产标准,使农产品的生产环境、过程和加工、流通有章有法,还从日本等国引进了720多项质量标准。今年以来,潍坊先后培训农民33万人次,传授标准化生产知识。还投入7600多万元,建立健全了由5个市级检测中心、32个县级监测站和1000多个监测点构成的质量监测体系。全市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的农产品已有7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在全国14家获准向欧盟出口的禽肉企业中,潍坊就有7家。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潍坊实现了由分散型农业向组织型的跨越。他们重点抓了3类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契约入股等形式,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共同体,此为龙头带动型,全市千户以上的这类组织已有800多个。另外还有把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融为一体的股份合作型以及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生资供应和销售服务的专业协会型。这3类经济组织拥有固定资产86.7亿元,直接带动农户150多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0.4%。受此带动,近40%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转向国际化经营。2000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37元,其中1/5来自创汇农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