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中国邮政三年扭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9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邮政三年扭亏
  本报记者 冉永平
  三年扭亏
邮政这回应了句老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1998年邮电分营时亏损179亿元,2001年底,邮政实现业务收入471亿元,比1998年增收184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邮政三年实现全行业扭亏。此外,中国邮政三年固定资产增加230亿元,资产负债率降到25%,职工收入增长30%。
邮政扭亏的确当刮目相看。1999年1月1日前,邮政、电信统一算账,电信的大把利润填补了邮政的巨额亏损。1999年1月1日后,全国邮电分营,邮政的亏损彻底暴露出来。邮政是“三多一少”:亏损多,1998年亏损高达179亿元,亏损额居全国各行业之首;银行负债多,达95亿元;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多,达170亿元;货币资金少,有的县局分家后账上的钱只有3万元,当月就发不出工资。当时在邮电行业弥漫着“恐邮症”,电信的人最怕分到邮政,认为是“下地狱”。而邮政的人想方设法要跳离邮政,认为是“出苦海”。
国家也明白邮政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难处,因此出台了“8531”的扶植政策,自分家的1999年算起,第一年补贴80亿元,以后几年分别是50亿元、30亿元、10亿元,到2003年邮政自负盈亏。
也就是说,国家给邮政的时间表是5年扭亏。但邮政自己定的目标是“三年扭亏、五年步入良性发展。”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从分营之日起,我们就告诫50万职工,我们没有了退路。过去我们靠电信补,今后几年国家也会补我们一些。但靠施舍过日子最终会倒下,不自强就只有自灭。因此我们把扭亏作为首要目标,背水一战,为生存而战。目前,在50万职工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如愿完成了我们三年扭亏的目标。”
面目一新
过去邮政的概念是什么?是邮筒、是寄信柜台、是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加上一张不冷不热的面孔。而今天,邮递员送来鲜花、牛奶甚至烤鸭你不必大惊小怪,因为邮政的概念里已经注入了太多的新内涵。
寄信、汇款以外的业务,邮政叫新业务。这些年,新业务在全国邮政系统遍地开花。在城市,你打个185邮政特服号,邮政会为你送鲜花、送机票、电影票甚至牛奶、烤鸭等你需要的东西。在农村,你和邮政联系,他们会为你把种子、化肥、饲料送到家。
业务的变化源自观念的转变,而观念的转变是邮政扭亏的根本原因。习惯认识中,邮政是垄断行业。其实,邮政业务中,真正垄断专营的是信件的投递业务,而恰恰这个业务是巨额亏损、没有人愿意做。而赢利的速递业务又恰恰是放开的,外有美国联邦速递等国际竞争对手,内有成千上万家灵活的小公司竞争。硬骨头留给自己啃,肥肉要和大家一起抢,竞争和扭亏的双重压力迫使邮政必须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真正以竞争者的姿态进入市场,方法就比困难多,新业务就会不断出现,收入就会增加。当然,在邮政每年整体收入中,新业务的收入不到40亿元,比重还不大。但是,新业务的拓展使中国邮政学会了如何在竞争环境下去赚钱。
提速、到户
对于窗口性服务行业,某种意义上,服务就是竞争力。广东的“185红地毯服务”是很好的例证。在广东,“想飞就拨185、全省联网登机易”的广告已经深入人心。你如果拨打邮政185定机票,邮政不仅为你送票,而且要负责为你办理登记手续、让你在专门休息室休息,直至把你送上飞机。这种“红地毯服务”使广东185订票业务非常有竞争力。
然而,笑脸虽然重要,但只有笑脸是不够的。国家邮政局办公室主任赵中新说的很形象:“如果一封信1个月都送不到,光有笑脸那是傻笑,没有实质的方便和实惠给客户那不叫改善服务。作为邮政主业,根本上改善服务,最关键的是两条,提速、到户。”
的确,这些年邮政围绕这两点做了大量工作并有较大投入。为了邮件提速,邮政增加了飞机数量,并提出:“把夜晚留给自己,把白天留给用户”,恢复了夜班分捡。飞机也在国内率先施行夜航。从2001年7月,邮政在全国省会城市实行包裹直投到户,客户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拿着包裹单上邮局,邮递员会把包裹像信件一样送到家。而且邮政做到了,提速不提价,到户不收费。
服务改善的基础依然是观念的转变,是对竞争的认识。中国邮政的同志告诉记者,过去邮政也抓服务,效果总是不明显。现在为什么变化大?就是有了竞争和生存压力。观念变了,你不要求他,他都要想方设法做到让用户满意。下回用户不来了,比你开多少次会、做多少报告都管用。
鸟枪换炮
邮政本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到基层邮局,一张桌子、一个邮戳、一个局长、一个邮递员、几条麻袋,甚至有没有电都能干活。然而今天,邮政用信息技术改造邮政传统产业,向科技要效率、要效益。
据介绍,三年来,邮政投资16亿元进行邮政信息化改造,目前已经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和扩展传统邮政业务。
有了电子网络,从今年1月1日,沿用上百年的手写汇款,然后通过投递汇款单,持单取钱的汇款方式已经开始被快捷、方便的电子汇兑方式全面取代。汇款速度由过去的几天最快提高到2小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然也会创造最大的效益。目前中国邮政的信息网虽然刚建成,但其产生的效益已现端倪。
2000年,广东省邮政利用网络技术,策划了世纪之交的网上“秒戳”业务,即在零点零秒盖纪念戳,这在世界邮政史上也是首次。此举实现交易额1500万元。
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建立的邮政金融网,使作为邮政三大业务之一的邮政储蓄,率先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兑,金融业务收入三年增长了87%,在邮政各项收入中金融占了首位,比重达35%。
邮政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利用网点优势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业务,先后为戴尔、惠普、海尔、贝塔斯曼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物流配送业务。业内行家均认为,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务最有优势。
科技进步,既是邮政扭亏的基础,也是邮政未来腾飞的希望。
锱铢必较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无外乎两点:增收和节支。邮政也一样,三年增收184亿元,而成本仅增加2亿元,效益当然就上去了。
邮政控制成本可以形容为锱铢必较。
邮政各地的局长到北京开会许多是坐一夜火车来的,为了省钱;很多省邮政部门的电话是用卡的,每人一个月20元,打完了,要自己掏钱;还有的省邮政局规定,除一些必要的上报文件,纸张必须两面用……
当然,与179亿的亏损额比,这样的节支远远不够,邮政压缩成本的更大动作是深化改革、减人增效。河南邮政2001年3800名管理人员减员998人,减员幅度达26%。江西邮政管理人员减员幅度也达25.5%。据统计,三年里中国邮政共减员6万人,到2001年底,邮政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2万元,比邮电分营初期提高了80%。
最大限度地盘活资产,让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同样是控制成本。刘立清说:“邮政的最大比较优势是遍布城乡的6.7万个网点,这在全国任何行业都无法相比。过去,这些网点只为邮政服务,现在我们搞‘代字号业务’,与其他行业联合,使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益。比如我们与联通、铁通合作,代办电信业务,把我们的营业所变成他们的营业厅,他们不用再投资建点,我们则把现有资源的潜力挖了出来,实现双赢。今后邮政还要发展上门代查电表、水表,上门代收水费、电费。反正我们的邮递员每天要跑出去,代办这些业务也能使我们的劳动力价值充分发挥。”
邮政扭亏令人振奋。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邮政未来形势依然严峻。用刘立清的话讲,邮政虽然扭亏,但基础依然脆弱,我们目前不仅没有时间松口气,而且压力和危机感更重。加入WTO以后,中国巨大的市场会吸引更多国外竞争者,中国邮政的竞争压力会更大。中国邮政只有马不停蹄,奋斗不息,良性发展,才能闯出新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