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阅读
  • 0回复

开局之年不平凡——二○○一年经济形势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局之年不平凡
——二○○一年经济形势回顾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尽管挑战频频,困难重重,2001年中国经济仍以辉煌的成就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迈出了“十五”计划开局的坚实步伐。
  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高于7%的预期目标,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生机勃勃。
  成就来之不易,成就蕴涵艰辛,成就也给人许多启迪。
  宏观调控再显威力
  伴随着歌声、笑声、鲜花、香槟,人们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然而,新世纪的第一年实在是个多事之年。
  受美、日等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一路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低迷,汇市不稳。“9·11”事件使本已疲软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回升艰难。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经济,最严峻的挑战是外需不足。由于全球订单减少,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出口回落进而影响工业增长回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明显动力不足。
  同时,国内需求也增长乏力,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多而集中,错综复杂。面对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宏观调控,再一次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措施。
  早在2000年11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2001年经济工作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1年春天召开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在前3年发行国债36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发国债15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开发。
  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出:
  2001年两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在住房、汽车等消费领域中,一些限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被取消。
  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同时,继续鼓励扩大出口。出口退税发挥重要作用;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
  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拉动了内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去年1—11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11个月同比增长了10.1%,增幅略高于上年水平。出口也保持了增长,1—11月份,进出口总额达462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增长了6.3%。全球直接投资大幅度下降,我国利用外资却大幅度增长,1—11月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
  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又一次使我们迎难而上;正是一系列重大的宏观调控措施,又一次使中国经济列车呼啸前行。
  全面发展的一年
2001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年。
  伴随着7.3%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800多亿元,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工农业产品供给增加。虽然出口受阻,拖累了工业的增长,但1—11月份工业仍保持了10%的增长。虽然粮食播种面积调减较多,受灾严重,但全年粮食产量仍达到4.5亿多吨。棉花产量、糖料产量增长一成以上。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也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不仅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也不断得到改善。财政形势较好。税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5157亿元,增长19.7%。企业经济效益在上年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69亿元,同比增长7.4%。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较多,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所加快,预计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2%,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4.0%,比上年加快1.9个百分点。消费市场销售较为稳定,且不乏热点:假日消费越来越红火,城市居民购买汽车、住房及装修成为消费热点。
  2001年的中国喜事连连: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民族精神振奋;历经十余载艰苦的谈判,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及一系列重要会议在中国成功召开,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几代人的苦苦追求终于梦想成真
  应对复杂局面的宝贵经验
  2001年,中国经济在逆境中奋力前行,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扩大内需是一个长期战略方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积极利用外需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1998年以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测算,积极的财政政策对1998、1999、2000三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上都在1.5至2.0个百分点左右。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政策,今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部分抵消了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的负面作用,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工业在煤炭、冶金、建材和电力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以煤炭行业为例,2001年是关闭整顿小煤矿力度最大的一年,在前3年关闭4.73万小煤矿的基础上,又关闭了一万余处,并取缔死灰复燃小煤矿7000余处,正是坚持了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煤炭行业实现了整体扭亏。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1—11月份微波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电子计算机等电子及通信设备产品产量增长20%至1.3倍。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了西部经济增长。青藏铁路开工建设,西电东送开始实施,西气东输筹备紧锣密鼓。
  坚持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2001年,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脱困成果得以巩固,国家重点监测的14个行业中有13个实现全行业盈利。企业重组加快,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中小企业展现活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深入,农村税改费试点取得成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斗争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行政审批大幅度减少,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垄断行业改革的号角吹响:民航重组进入议事日程,电信分拆终于出台。
  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措施,灵活调控,形成合力,推动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驾御复杂局面的领导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根本保证。
  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信心。
  在新的一年,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必将再创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