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海南: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3-28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
海南: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
  编辑点评海南省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将优美生态环境、绿色生态经济、新颖生态文化导入广大农村地区,让农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过上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海南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的好处在于,既密切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又找到了一条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有效途径;既带给农民群众一个诗意盎然的美好家园,又在很大程度上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找到了一个好的结合点。
  本报海口3月27日电记者贺广华报道:从花红草绿的环村公路步入村内,7条新修的水泥道如棋盘般纵横交错,由火山岩石筑成的一幢幢别具一格的房屋四周,荔枝、槟榔、菠萝蜜等果树枝繁叶茂。记者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屋内收拾得十分干净利落。
  这是海南琼山市永兴镇永群村。创建生态文明村一年多来,这个村村容村貌变了,庭院经济火了,文明新事多了。像这样的生态文明村,目前在海南已涌现出170多个,正在创建的有350多个。
  海南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起因是他们在农村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中碰到了几大难题:一是“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三是人们健康文化生活缺乏;四是人们生态意识不浓。海南省领导认为,只有解决了“脏乱差”,才能谈及建设优美舒适的文明环境;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有物质保障;只有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引导广大农民在求知求美中进而求富;只有广大农民生态意识、观念逐步养成,才能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省。
  海南掀起了生态文明村创建热潮。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农村,有条件的重新规划,没条件的加以改造。村中有硬化路面,村外有绿树环抱,改水改圈改厕,兴建文化、体育设施,让农民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感受文明。
  记者走进一个个生态文明新村,欣喜地看到:生态文明,正成为海南农民的新追求,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还有更多积极的效应。
  美化环境与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琼海市阳江镇边沟村,发动群众在庭内院外大种林果,既绿化、美化、净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去年,仅槟榔、胡椒两项,产值超过50万元。
  以农村文化室等为阵地,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民明白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形成关心生态、保护生态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文昌三多村头新建的小公园,吸引了村中的男女老少。人们在这里读书看报,锻炼身体,交流信息,过去乱扔垃圾的现象再也不见了。
  同时,海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所有创建活动都要符合农村和农民实际,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正是有了这种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各级干部纷纷下村入户,与农民共筹划、细商量、精打算、齐动手,因地制宜搞创建,从而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花园式”、“果园式”生态文明村。
  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走访各地生态文明村时说,实践表明,精神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灵魂,是塑造海南形象的抓手。凡是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地方,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令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