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阅读
  • 0回复

一位共产党员的“百姓情结”——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百色扶贫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9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位共产党员的“百姓情结”
  ——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百色扶贫记
  本报记者 黄日飞 郑盛丰
  百色崇山峻岭,10个特困县的崎岖山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右江百里河谷,365万老区人民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叫陈开枝,广州市政协主席,全国唯一由区外人士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推荐的“扶贫状元”。
  “到最穷的山寨去,到最苦的村民家里去”
  百色地区36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7%,山地占95.4%,12个县(市)中有10个国家级特困县,两个自治区级贫困县。到1996年底,全区仍有85.89万人饮水难,788个中心村不通公路,63万人没有解决温饱,9万多人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百色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对口帮扶百色。
  1996年11月,时任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第一次来到广西百色。带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重托,陈开枝下车就要求:“不休息了,到最穷的山寨去,到最苦的村民家里去。”
  在每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都要看看床头有没有御寒的棉被,灶头是不是热的,米缸里有没有粮食,尝一尝村民吃的玉米糊和野菜。瑶族山寨梅林村贫困户班成连一家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不但米缸已经见了底,13岁和9岁的孩子竟然没有裤子穿!陈开枝含着眼泪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对乡干部说:“拿去帮孩子买几件衣服吧。”
  陈开枝年届花甲,又有左腿静脉血栓、痔疮等多种疾病,奔走于百色险峻的山路上,双脚经常肿得连鞋也脱不下,痔疮发作时血流不止。1997年11月,他去田东县陇穷村扶贫,因劳累突然昏倒在半山腰上,抢救了近20分钟才苏醒过来。
当时的地委书记刘咸岳劝他说:“老伙计,无论如何也不能往上爬了。”陈开枝摆摆手:“没事的。百色不脱贫,马克思不会同意我去。”捡了一根树杈当拐棍,踩着乱石继续一步一步往上走,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后来,陈开枝跟组织汇报思想时谈道:“百色老区的老百姓太苦了,不把扶贫工作做好,怎么能算得上人民利益的根本代表?怎么能算得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陈开枝是真扶贫,他扶贫肯定能脱贫!”
  6年中,陈开枝曾31次到百色。百色的人畜饮水、村级道路、村村通电、茅草房改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等“扶贫十大会战”,陈开枝亲自规划指挥。
  新千年元旦,陈开枝第十六次爬上了六隆山。
  1997年5月,他建议在这里建立八渡笋基地,并亲手栽下第一棵竹子。现在,这里已经发展到20万亩竹林,有14万亩竹笋投产,产鲜笋30万吨,竹子10万吨。望着青翠欲滴的竹林,陈开枝又跟六隆镇党委书记陆泽山唠开了:“泽山啊,我们该想想怎样进行竹笋深加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了!”
  4个月之后,陈开枝第十七次出现在六隆山。这次他开怀大笑:台湾山弘公司已到六隆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加工厂,移民的八渡笋加工销售有着落了。2001年加工笋干600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移民户均收入4000元,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的有406户,3万元以上的有60户,实现了“当年进点,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当年住进新房”。
  隆林县德峨乡苗族农民丁绍友,原先一家5口人年收入不足1200元。移民到田林县潞城开发区后,他开发荒山40多亩,第一年就解决了温饱,第二年添置了沙发、电视机、影碟机。他高兴地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昔日困在大石山五祖十辈不温饱;今朝移到新福地三年两载就脱贫。”横批:“感谢广州。”
  “心里装着老百姓,就会越忙越有劲”
  百色群众中流传一句话:“有难事,找开枝。”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巴立村有198户920人,因严重缺水,其中一多半农户没有解决温饱。村民们盼水盼电心切,不少孩子取名盼水、盼电。得知这些情况后,陈开枝马上动员广州市供电局在春节活动中节约了20万元,10天后就汇到了巴立村,使巴立村人告别了松明火把照明、人挑马驮用水的日子。
  凌云县玉洪乡大石山区的姚盛象,出生7l天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随后改嫁他乡,是奶奶用石磨磨出米浆将他抚养成人,还断断续续念了几年小学。可是奶奶70高龄了,无力继续承担苦命孙子的生活和学习。1999年春节,听说陈开枝要来邻近的乐业县甘田开发区,祖孙俩赶了一整天的路提前来到路边整整等了一夜,终于在第二天上午见到了陈开枝。陈开枝听了祖孙俩的自述,立即将身上的700元钱全部拿了出来。动情地说:“老奶奶,您就把孩子交给我吧。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高于一切。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上学!”
  在百色,陈开枝一共资助了8个像小盛象这样的学生。如今,这8名孩子已有1名大学毕业,2名正在读大学。
  陈开枝31次到百色,都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每次去百色,他清晨5点起床,坐7点多的飞机,8点多到南宁,出了机场就乘汽车颠簸300多公里赶到扶贫点。跟他一起跑的人都说:“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吃饭不准时,加班无贴士(加班费)。”陈开枝听到后深情地说:“江总书记视察百色时教导我们:‘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对解决群众的温饱和饮水问题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紧迫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既是广州600多万人民的打工仔,也是百色300多万人民的打工仔,只能只争朝夕地干,争分夺秒地干,想尽办法去干。一个人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就会越忙越有劲。”
  “岗位转换,扶贫的义务没有变”
  1998年6月,陈开枝由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升任市政协主席,百色的同志担心他以后不会再来了。没想到当年8月1日陈开枝就带着筹集的250万元办学扶贫款赶到了百色。他对感到惊讶的地区领导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岗位转换,扶贫的义务没有变。生命不息,扶贫不止。”
  今年农历正月初四,陈开枝痛失两位亲人,料理完后事,他就在初十带着一批港澳政协委员、企业家,带着募捐来的2300多万元,第三十次到了百色,到江总书记召开过“六级书记”座谈会的田阳县那坡镇永常村扶贫。当晚,250多个经陈开枝牵线搭桥得到资助的百色少数民族助学班学生,以为这是陈开枝百色扶贫的“告别演出”,泪流满面地簇拥着陈开枝,有的紧紧攥住他的衣袖,有的哭倒在他的怀里,久久不愿离去。谁知仅仅20多天后,陈开枝又第三十一次到百色,商讨陇邦特困山区的脱贫问题。
  更让百色地区领导惊讶的是,陈开枝帮扶百色的力度比以前更大了。他利用政协工作的优势,发动了一批又一批的粤港澳三地企业家和朋友到百色捐赠和投资,百色地区扶贫办副主任罗树清扳着指头告诉记者:到2001年底,广东省及广州市和港澳社会各界与百色地区共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97个,总投资88.01亿元,无偿援助百色地区的钱物折合2.5亿元,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12万贫困群众结束了住茅棚的历史,100万人解决了行路难,42万人解决了饮水难,提前两年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任务。在这2.5亿元无偿援助中,直接由陈开枝发动和牵线的捐赠就有上亿元。
  2000年9月1日下午,陈开枝到乐业县城,准备参加次日由广州市宗教界捐资建成的乐业中学教学大楼落成典礼。不足两万人的山区小县城,有上万人自发地等在路边欢迎陈开枝。刘成方老大爷说:“我们全家早早来到路口,不为别的,只想看上他一眼。”百色地委书记高雄感慨地说:陈开枝的人品、官品都堪称领导干部的楷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