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昔日下乡催粮款 如今进村抓发展 广西抓制度建设促干部作风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7-10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昔日下乡催粮款 如今进村抓发展
广西抓制度建设促干部作风转变
  编辑点评
  能不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成,关键在于干部作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对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办实事作出明确规定,以作风转变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广西发生的变化说明,干部好作风要靠好的制度来保证,作风好了,才能把实事办好;作风实了,才能把好事办实。
  本报南宁7月9日电 记者郑盛丰、罗昌爱、倪光辉报道:广西宜州市一个“干部进村狗不叫”的真实故事,形象反映出广西干部作风的转变:同德乡偏僻山村冷水屯,以往与外界少有联系,偶尔有干部下来,也是为催粮追款,弄得干群关系紧张。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后,干部带着满腔真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干群关系由冷变热,干部进村时连狗也不再狂叫了。
  干部下乡,在广西已成为热门话题。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底,广西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人数达62.7万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总计59万多件。
  中共广西区委通过总结近年领导干部下乡的实效和变化着的基层实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必须把激发干部的自觉性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先后出台多项规定,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作出明确要求。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和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先后深入他们的农村调查研究联系点10次以上。
  广西干部转变作风下基层,不再满足于“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而是扑下身子与群众一起干。为改变8个边境县、市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广西从2000年8月开始着手实施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边境建设大会战”。到今年5月,24件实事基本如期兑现,17927个项目大部分已竣工。如今壮乡边境,干群关系如鱼水,经济发展起宏图。
  用这种干部责任联系的办法,广西还建起了27万多个解决干旱的农村地头水柜,修建了60万座农民家用沼气池;修通了总长达6.3万多公里的村级公路,使98%以上的村通了汽车;对1000多个病险水库采取了除险加固措施;90%以上的乡镇建起了宣传文化站;通过清退“白条”、农网改造和取消乱收费项目等措施,为农民减轻负担总额达10.59亿元。
  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是广西干部下乡的一大着力点。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经常深入的灵山县,已有19个乡镇和3个村建成了广西首批“乡村电子信息馆”。凭此变成“消息灵通人士”的广大农民,成为市场上的聪明人,收入大幅度增加。玉林市委书记方浩一年来多次到偏僻山村大光村,同农科员一道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改良品种,使香蕉亩产增产50%。在“荔枝之乡”钦州市,市委书记车荣福因帮助农民推销荔枝有方,被农民称为贴心的“荔枝书记”。
  浦北县张黄镇种果大户钟有万,新近在家门上张贴对联:“产品越销越远,干群越走越近”,这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广西干部下乡的成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