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阅读
  • 0回复

北京国际音乐节 高扬“中国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岁末文艺大盘点(一)

  北京国际音乐节
  高扬“中国概念”
  杨道泉
  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早已圆满闭幕,但影响深远,值得回味。
  中国概念是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大亮点,它表明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中国特色的重视和高度把握,这是使北京国际音乐节成为国际一流音乐盛会的重要元素。从引进国际先进乐团和艺术家,开创音乐节品牌到强调中国自身的音乐语言,体现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日趋成熟。中国概念不仅为中国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提供了高层次的艺术平台,也对吸引国际音乐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兴趣进而关注、参与起到深远的影响。
  陈其钢《五行》和《蝶恋花》、《逝去的时光》世界首演、现代歌剧《璐璐》亚洲首演等,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发展史留下了宝贵的印迹。这些音乐或填补中国交响乐坛的空白,或开中国交响乐坛之先河,开拓了中国交响乐坛的视野,提高了中国交响乐事业的整体水平。
  叶小纲等人的作品音乐会获得了明显成功,众多中国音乐家如王健、郎朗、李云迪、陈萨、薛伟、徐惟聆、廖昌永、莫华伦、梁宁、幺红、汤沐海、胡咏言、吕嘉等的出色表现,也是中国概念的成功所在。这将刺激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和中国音乐家的成长,使中国音乐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音乐文化的高层次领域。
  从音乐会构成看,虽是大师、名家、名团云集,但主导思想已经和以往四届有了显著的不同,不再以“大腕”作招牌,而是追求音乐家和风格的本土化。刘欢的出现令人刮目相看,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第一次引进通俗唱法,是对以交响乐为主体的音乐节所作出的新的空间开拓。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和日本太鼓,再加上潮州鼓王的精湛表演,从中外比较的角度使得打击乐更具欣赏性,也使中国概念更为鲜明。
  200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伟大祖国激情洋溢的一年,也是我国文艺事业明显发展、充满创新的一年。我们从今天起将邀请一些记者和专家就一年来艺术界呈现的特点加以点评,既有门类,又有地区,点到为止,也期盼读者发表见解。——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