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处非常之时 用非常之策——上海应对非典影响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1
第1版(要闻)
专栏:

  处非常之时 用非常之策
——上海应对非典影响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高渊 谢卫群
这是一组让人略感意外的数字。
  上海市政府最近透露,刚刚过去的4月份,上海GDP同比增长12%,增速超过今年第一季度。与此同时,上月外贸总出口预计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
  对于这组数字,上海人表现得很平静。因为在他们眼中,非典是一场大考,将检验上海经济的抗风波能力。现在的数字只说明在非典袭来的最初日子里,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走势。而接下来,非典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面对“非典危机”,上海已经并正在采取各项措施,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力争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政府调控的能力
  坐在三楼办公室里,黄浦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然华不停地打着电话,为一个座谈会作准备。这个不足10人的会上,银行界人士将与区领导共商发展规划。而在他办公室的边上,区防治非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前几天,黄浦区再次召开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防治非典扩大会议。区长徐建国挂帅,一位区委副书记和一位副区长近期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治非典上,而其他几位副区长在关注非典的同时,依然主抓经济。根据区里的部署,近阶段将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发展现代服务业等9项工作。区委书记钱景林说:“既要打胜非典这一仗,又要保持经济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
  在虹口区,区里决定,一方面,每半个月汇总分析重要经济数据,及时跟踪税收、外贸等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分层次追踪年税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动态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寻找对策、强化服务。   显然,对于上海来说,如何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是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几天,上海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座谈会,与经济界人士共商促进经济发展大计,请专家、学者出主意、想办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业,不能因非典而止步不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仍然是我们的工作主体。身处非常之时,面临非常之事,要用非常之策。
  紧接着,上海推出一系列政策,用财税手段补偿一部分受损行业企业的损失,减轻它们的压力。与此同时,上海还在为下一步发展设想,“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大讨论继续推进。
  其实,非典在考验经济的同时,也在考验政府的调控应变能力。上海的各级政府正在全力答题。
  结构调整的威力
  与往年的热闹相比,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显得很特别。受非典的影响,上海的服务业受到很大冲击:基地设在上海的东航和上航,航班的平均客座率下降了60%左右;一向热闹的饭店宾馆,大多没了往日的熙熙攘攘,消费额大幅下降。
  与冷清的服务业形成鲜明反差,上海的工业企业眼下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别克生产线上井然有序,车间工人两班倒加紧生产,以满足持续火爆的市场需求。在宝钢股份公司,车间内24小时满负荷运转,近万名一线工人分三班轮流上岗。
  在非典冲击上海经济的非常时期,在服务业受到沉重打击的关键时刻,上海的支柱产业再一次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的汽车、医药、钢铁等行业都继续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
  对于这些“一冷一热”的局面,上海人称之为“堤内损失堤外补”。言下之意是,要用第二产业的实力来弥补第三产业的损失。在人们看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多年来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
  非典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新型产业结构的独特优势。
  企业应变的活力
  走进上海制皂集团公司的车间,迎面飘来一股消毒水的味道。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公司立即安排8条生产线加紧生产药皂,产能从原来的年产18万箱,迅速放大到月产30万箱,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
  在非典面前,上海诸多企业显示出很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在信谊药业的流水线上,市场急需的利巴韦林气雾剂日产量整整提高了20倍;金鹿化工厂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产量,从一年10吨,一举扩大到日产40吨;而在上海家化公司的最新研发产品目录上,已有一批非典防治新品上榜。
  那么,那些因非典陷入困境的服务性企业,它们的反应如何,是不是正在无奈中坐等危机过去?
  前几天,市中心西藏路上的春秋旅行社挂出了“暂停营业”的牌子。但在旅行社总经理王正华的眼中,现在的天空并非灰色,而是浓墨重彩:“我们要用这段时间,为成为旅游业的跨国大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春秋”派出5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分头收集当今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资料,为修订发展蓝图作参考。而员工们正忙着“充电”,平均每人要上10多堂课,每周参加一次业务考试。“能让这么多管理人员静下心来,为企业的发展筹谋,这可真是难得的。从这个角度看,尽管近期经济损失不小,却为今后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王正华说。
  春秋旅行社只是一个缩影。“五一”刚过,上海市商委和烹饪、美容美发有关行业协会一起,组织开展上海商业职工素质工程八项技能竞赛,提高商业职工整体素质。与此同时,沪上大型商业集团正加紧与海外合作的联系,准备启动酝酿已久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在“非典危机”面前,拥有市场机遇的企业,把它看作自身发展的契机。而陷入暂时困境的企业,则把现在当作学习、提高的“充电期”,抓紧时间“练内功”。从应变能力的强弱,可以看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最新进展。
  产业发展的动力
  几天前,位于上海西南角的徐汇区启动了一个新平台的建设。这是徐汇区与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院等单位一起,共同组建的生物技术公共平台。以后,生物企业需要相关信息,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获得所有相关信息。
  “非典没让我们停下建设的脚步,相反,还加快了我们建设的步伐。因为信息化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徐汇区的领导说。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改变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但是,一些新的现象也随之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上海各大银行的数据显示,虽然“五一”消费总量大大减少,但是,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却有大幅度的上升。交通银行ATM取款笔数达7.19万笔,金额6081万元,增幅分别达到38%和39.8%;CDM自动存款机笔数增幅达到98.3%;而网上和电话交易额则占整个交易额的73%,数倍于去年同期。
  受非典影响,一些国外客商取消了面对面的业务洽谈。针对这种情况,上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业务搬到网上进行。上海柴油机进出口公司从3月份开始采取对策,利用企业网络,推出双语网页,而且开设网上聊天室与境外客户商洽,直接在网上下单定货。而大宗交易,通过可视电话与客户谈判。一个月间,公司已与加拿大、泰国等地客商在网上做成了好几笔大生意。4月份,出口已达2.2万台。
  这些变化,让政府、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一个事实:城市信息化的作用,已在非典时期突出显现,并有可能将非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大约在10年前,上海开始启动信息港的建设,如今,整体框架已经形成,并由此推动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所占GDP的份额,已连续3年列上海支柱产业之首。上海信息办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周文斌谈道,非典时期,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正是下一轮互联网发展难得的机遇。它将促使网络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互联网的机遇,也是新经济复燃的机遇。
  显然,非典此时更像催化剂,因为它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时,必将给上海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